一榻云居十七年,茶山香火了闲缘。
随身竿木初无地,到手钤槌亦信天。
唤起两贤谁种竹,来寻北郭我烹泉。
尘尘刹刹众生浊,消得禅宗建法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茶山赠远老》,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1. 茶山赠远老 -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一位远方老者的敬意。
  2. 一榻云居十七年 - 描述了这位老者在茶山修行生活了长达十七年的时间,”一榻”指的是简陋的住所,”云居”则形容其生活环境如同在云端居住。
  3. 茶山香火了闲缘 - 表明老者已经远离了世俗的纷扰,专注于茶山的修行生活。”香火”通常指的是寺庙中香烟缭绕的场景,而在这里指代的是老者的修行活动。”闲缘”表示这种修行与世俗的缘分已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4. 随身竿木初无地 - 这里的”竿木”可能指的是随身携带的工具或物品,”初无地”意味着这些工具或物品在老者手中变得无用,因为他已经不再需要它们。这反映了修行者内心的空寂和对物质的超然态度。
  5. 到手钤槌亦信天 - “钤槌”可能是指用来敲击的器具,”亦信天”则表示即使是这个简单的动作,也似乎能感受到某种超越日常的力量。这表达了修行者对于佛法的深信不疑。
  6. 唤起两贤谁种竹 - “两贤”可能指的是两个有德行的人,”谁种竹”则是在询问这两个贤者是谁。这句话可能是用来呼唤那些同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共同参与某种仪式或活动。
  7. 来寻北郭我烹泉 - “北郭”可能是指靠近城墙的地方,”我烹泉”则是说自己正在烹饪泉水,准备用来饮用。这句话可能是在邀请对方来品尝自己所煮的泉水。
  8. 尘尘刹刹众生浊 - 这里用”尘尘刹刹”来形容世界的喧嚣和混乱,”众生浊”则是指所有生命都是浑浊不清的。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出世者对尘世繁华的超然看法。
  9. 消得禅宗建法筵 - 这里的”禅宗”是指佛教中的一个流派,”法筵”则是指僧人讲经说法的场所。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通过禅宗的修行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佛法殿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隐居在茶山的老者的生活和修行的描述,展现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修行者的心理状态的刻画,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平静的禅意。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氛围和对禅宗精神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