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共学要工夫,欲话离情一句无。
肯把闲愁消日月,从教身世老江湖。
晴云野岫明霜树,寒日平川湿露芜。
去去杜门思益友,只今搔首更踟蹰。

【注释】

分明:明白。共学:一同学习。要工夫:要有真才实学。欲话离情一句无:想说的话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肯把:怎能。闲愁:不紧要的忧愁。消日月:消磨日月。身世:自身命运。杜门:闭门谢客。益友:好朋友。搔首:发愁的样子。踟蹰:徘徊不前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载)秋,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所作。诗写考试落榜后的失意心情,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全诗四句一韵,押平声韵。开头两句点明题旨;接着写因考试落第而产生的悲愁,最后以“益友”收结,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进退两难的苦衷与无奈之情。

起句“分明共学要工夫”,是说与朋友共同学习需要下功夫。“要工夫”,指刻苦学习。次句“欲话离情一句无”,是说想向朋友诉说自己离别时的心情,却说不清楚。这里用了“欲”字和“一句无”的夸张手法,既表明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又表现出他欲言又止的踌躇心理。第三两句“肯把闲愁消日月,从教身世老江湖。”是说既然不能消除心中的闲愁,那么只能任它像日月那样消磨自己的青春年华,任由自己的一生像江湖上的漂泊者那样度过。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诗人思想矛盾的集中体现。

中间两句“晴云野岫明霜树,寒日平川湿露芜”,是写诗人所见之景。晴空万里,白云朵朵,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树林,都沐浴着初升的阳光,显得分外明亮,而那些被露水打湿的草滩、荒地,则更增添了几分凄清之感。这两句描写景物,虽无精雕细琢之工,但却自然生动,意境清新。

尾联“去去杜门思益友,只今搔首更踟蹰”,是写诗人思念同窗好友,而感到彷徨不定的心情。杜门:闭门。益友:好的朋友。这句的意思是说,想到这些,我不禁更加犹豫徘徊。“益友”二字,既是对前文“肯把闲愁消日月”的进一步印证,也体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

这首诗是写考试落第后,诗人与友人相别的情景。诗中没有直接抒写离情别绪,而是用一系列形象的意象来渲染烘托,使诗人对友人的眷念之情表现得更为深切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