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交往喜寻僧,涧道微寒水未冰。
尽日应身何处供,夜钟谁上佛前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重要词句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手法和艺术效果。
- 访杰师不值:拜访杰出的老师没有遇到。杰师:指杰出之师。2. 老于交往喜寻僧:年长者喜好与僧人交往。3. 涧道微寒水未冰:山涧小路因寒冷而显得清冷,但河水还未结冰。4. 尽日应身何处供:整日四处奔波,不知哪里可以安息。5. 夜钟谁上佛前灯:夜晚的寺庙里,是谁敲了佛前那盏灯。
译文:年长的人喜欢与僧人交往,山涧小路上因为寒冷显得清冷,但河水还未结冰。整日四处奔波,不知哪里可以安息。夜晚的寺庙里,是谁敲响了佛前的灯火?赏析:“老于交往喜寻僧”,是说自己年纪渐大,喜爱结交和尚一类的朋友,“喜”字写出了作者对僧人的敬爱之情。“涧道微寒水未冰”一句,描写的是山间小路的景色。山涧小路上因寒冷而显得清冷,但河水还未结冰,这两句既写出了山中小路的环境特点,又为后文“尽日应身”作了铺垫。“尽日应身何处供”一句,写出了作者整天奔走忙碌,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休息。这句中的“应”字,表现了诗人的勤勉。“夜钟谁上佛前灯”,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又庄严的画面。“谁”字,表达了作者的疑惑之情,他不知道是谁敲响了寺里的灯光,也许是自己,也许是别人。
【答案】
访杰师不值
老于交往喜寻僧,涧道微寒水未冰。
尽日应身何处供,夜钟谁上佛前灯。
译文:年长的人喜欢与僧人交往,山涧小路因寒冷显得清冷,但河水还未结冰。整日四处奔波,不知哪里可以安息。夜晚的寺庙里,是谁敲响了佛前的灯火?
赏析:①此诗写诗人访友不遇,抒发了诗人的孤寂心情,表现了他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②首联“老于交往喜寻僧”,表明了自己年岁已高,却仍喜欢结交一些和尚这样的友人,表现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③颔联“涧道微寒水未冰”,描写了诗人所到之处的环境特征。山涧小路虽因寒冷而显得清冷,但河水还未结冰,表现出环境的清幽。④颈联“尽日应身何处供”,表达了诗人整日奔波劳累的辛苦和无奈。诗人整日四处奔波,不知哪里可以安息。⑤尾联“夜钟谁上佛前灯”,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又庄严的画面。夜晚的寺庙里,是谁敲响了寺里的灯光,也许是自己,也许是别人。诗人用疑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朋友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