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微澜湛蘋芷,欲洁吾缨应为此。
吾缨已洁可奈何,只恐尘埃污斯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此诗为作者自题其居所“濯缨阁”之作,借咏怀来抒写怀抱,抒发了作者对名利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第一、二句写景,描绘濯缨阁周围环境,风微澜起,蘋芷飘香,诗人欲洁己之缨而为此地。“微澜”是说水波微微荡漾;“湛”是浸没的意思,“蘋芷”指水中的草和香草。“苹芷”即水边的香草丛生的地方。“苹芷”是香草名。“微澜湛蘋芷”,意思是说水波微漾,蘋芷飘香。这一句既点出了“濯缨阁”的环境特征,又写出了诗人想在此涤净自己的心志。
第三、四句写情。“吾缨已洁可奈何”,意即我的心灵已经净化,又有何奈?“奈何”是无可奈何的意思。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恶,表明自己追求的是清静淡泊的隐士生活。“只恐尘埃污斯水”,意即只怕世俗的尘埃污染了这里清澈的水。“斯水”指这里的水,“斯”是这的意思。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世俗的担忧,表明了他追求的是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它描绘了濯缨阁周围的环境,渲染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腐败,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答案】
译文:
微风吹拂着水面上泛起涟漪,香草在水面上飘散着清香。想要洗涤我的衣帽缨系,却应为此地而感到庆幸。我的衣帽缨系已经洗净,又何必感到惆怅!只恐怕世俗的尘埃污染了这里清澈的水。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当时作者任江州刺史。诗中以“濯缨阁”为题,是说自己在这里洗涤冠带,以求得内心的宁静。前两句写景,绘声绘色,形象鲜明;后两句写情,直抒胸臆,真挚感人。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陶渊明诗风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