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喜乍晴,闲步转山麓。
塘坳过两家,山嘴见一屋。
坡陀上平岗,窈窕入深谷。
时时看采桑,往往值播谷。
鸡飞田妇呼,牛走牧儿逐。
路平豁呈露,地僻杳藏伏。
风物晚春时,但见青草木。
无为扣角歌,但赋采薇曲。
【注释】
雨乍霁:刚刚放晴。霁,云散天开。
散步村野:在村野中漫步。散步,随意缓步。
山谷间:山间的山谷之中。
幽居喜乍晴:住在山里的人喜欢晴朗的日子。
闲步转山麓:悠闲地走着,转到山的脚下。
塘坳(ào):水塘和山沟。
两家:两户人家。
一屋:一座房子。
坡陀(tuó):山坡。
窈窕入深谷:曲折地进入深深的山谷。窈窕,指曲折、弯曲的样子。
采桑:采桑叶。
播谷:播种谷物。
鸡飞田妇呼:鸡从田野飞去,田妇们呼唤着鸡回来。
牛走牧儿逐:牛在田野上走动,放牧的孩子追逐着它。
路平豁呈露:道路平坦开阔,露出地面。豁,露出地面的意思。
地僻杳藏伏:地势偏僻,难以发现隐藏的地方。
风物晚春时:风景景物,是春天的景色。
青草木:指春天的青草和树木。
无为扣角歌: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打动,因此不唱《击壤》这样的歌曲。无为,没有东西能够感动或打动的意思。
只赋采薇曲:《击壤》是一首古代的民歌,歌词有“击石奋,击石奋,石出虽石奋”等句子。这里用它比喻自己只是赋诗而已。
【赏析】
《暮春山行》描写了诗人在一个春天傍晚,漫步于山村之间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写诗人在山村中散步时的心情及所见之景。“乍霁”,刚刚放晴。“散步”,随意缓步。“村野”,乡村。“山谷间”,山间的山谷之中。诗人在山村中散步,心情愉悦,因为刚刚放晴。他欣赏着四周美丽的景色,看到山麓上有两座人家,山口处有一家房屋,山坡上有一块平冈,山腰深处有一条小道,通向山脚。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山中散步时所见的美景,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
颔联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看到的景色。“塘坳”,水塘和山沟。“两家”,两户人家。“一屋”,一座房子。诗人走到山脚下,看到一个水塘和两个山沟,还有一家两户人居住的房子。这些细节描写让画面更加生动具体。
颈联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看到的景色。“坡陀”,山坡。“窈窕”,曲折。“深谷”,深深的山谷。诗人继续沿着山路前行,看到一座山坡,山路弯曲,深入山谷之中。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美景,同时也反映了他的行走路线。
尾联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听到的声音。“时时看采桑,往往值播谷。”有时可以看到农民在采摘桑叶,有时可以看到农民在播种谷物。诗人听到了农民们的劳动声,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努力。同时,他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尾联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听到的声音。“鸡飞田妇呼,牛走牧儿逐。”“鸡飞”是指鸡从田野飞回自己的巢穴,“田妇呼”是指田中的妇女们在呼唤着鸡回家,“牛走牧儿逐”是指牛在田间自由地奔跑,放牧的小孩子们追逐着它们,他们快乐地玩耍着。这些声音都是大自然的声音,也是诗人听到的声音。通过这些声音,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山村中散步时的景象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