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听青松吟,起看白云生。
身心两无累,所至辄畅情。
岂特夸毗子,往往皆强营。
淄渑虽异涂,匪利即徇名。
谁云衡茅下,可以知枯荣。
纵复逼饥寒,儿仆自春耕。

斯远云闲睡醉天下之至乐也约各赋一首寄昌甫

卧听青松吟,起看白云生。

身心两无累,所至辄畅情。

岂特夸毗子,往往皆强营。

淄渑虽异涂,匪利即徇名。

谁云衡茅下,可以知枯荣。

纵复逼饥寒,儿仆自春耕。

【注释】斯远:指苏轼。约:同“嘱”。赋:诗歌的一种体裁,多用韵文写成;也指写诗。昌甫:苏轼弟苏辙的字。青松:松树苍翠,比喻人高洁。吟:吟诵。起看:起床后看见。淄、渑:二地名,今在山东、河南境内。比喻贤愚不同。汲(ji)汲:从井中打水。汲,动词,打水的意思。“淄渑”两句意为:贤者与不肖者走的是两条道路,但求利不求名的人却和有名位的人一样去汲汲求利。孰云:谁说。衡茅:草屋。比喻贫居简陋的地方。枯荣:草木枯萎开花。比喻世事变化无常。逼:逼迫。春耕:春季耕地。

【赏析】

此诗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作者当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心情十分郁闷,对仕途的失意感到失望和痛苦,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首联写作者在黄州闲居无事时的生活,以“云闲”二字点明了自己的心情。颔联写作者闲居时的心情是“无累”,所到之处都能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颈联写作者认为那些趋炎附势的人都是“强营”,而真正的贤人则能“不汲汲于富贵”,“不以利为先”。尾联写作者虽然生活困苦,但还能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并勉励自己的仆人要像松树那样傲雪凌霜、坚韧不拔,继续努力耕作。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依然乐观豁达、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