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长安道,毂击人肩摩。
今时不云少,旧年不云多。
市朝愚智尔,家国隆替何。
组绶固若若,冠弁亦峨峨。

【注释】

  1. 简赵十诸友:指作者的友人。赵十,即《新唐书》中记载的赵宗儒(字元礼),唐代文学家、书法家。诸友,指与作者有交情的朋友。
  2. 门外长安道:长安道,指长安城内的街道。长安,古都名,今西安市。
  3. 毂击:车轮撞击的声音。人肩摩:人们挤肩擦背。
  4. 今时不云少:现在的人并不认为现在少(太平)了。今时,指现在的时期。少,这里表示稀少或不足的意思。
  5. 旧年不云多:过去的年份并不认为多了(太平)。旧年,指过去的时代。多,表示富裕或丰富。
    6.市朝:指城市和朝廷。愚智尔:愚昧无知的你们。尔,语气助词,无实义,相当于“你们”。
  6. 家国隆替:国家的兴衰荣辱。隆,兴盛;替,衰落。
  7. 组绶(zhǒu):系在官服上用以束腰的丝带。固若若:牢固得像石头一样。固,坚固;若,代词。
    9.冠弁(biàn):帽子,泛指戴在头上的衣服或饰物。峨峨:高大的样子。峨,形容高耸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状况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全诗以长安道上的繁忙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行人、官员、商贩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的繁荣景象。然而,诗中的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诗人通过对比现在和过去的时代变化,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
    首句“门外长安道,毂击人肩摩”,诗人描绘了长安道上的繁忙景象。长安道,是当时京城长安的主要交通要道,每天车水马龙,人流如潮。毂击,是指车轮撞击的声音;人肩摩,则是指人们在道路上挤来挤去的场景。这些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社会图景。
    第二句“今时不云少,旧年不云多”,诗人开始转向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慨,而是通过反问的方式,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对时代变迁的反思。这一部分的内容,既体现了诗人对时代变化的敏感和关注,又展示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之情。
    第三句“市朝愚智尔”,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市朝,是指繁华的商业市场;愚智尔,则是指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们。这里的“愚”和“智”并非贬义,而是用来形容不同人群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又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第四句“家国隆替何”,诗人将思考引向了国家的命运。家国,指的是国家和人民;隆替,则是国家的盛衰兴亡之意。这里的“何”,是一个疑问词,引导读者思考国家的未来命运。这部分内容,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也展现了他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道上的繁忙景象,展现了当时的繁荣景象;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国家命运的探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