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瘴山气昏,中夜雨忽作。
霏霏晓犹浓,午后渐收脚。
云光散微日,风动叶初落。
老身闲窗坐,触事何厚薄。
旨蓄思御冬,爰寂复爰寞。
鸟噪鸡乱啼,炉汤茗徐瀹。
方斋子潜留瀹茗
地瘴山气昏,中夜雨忽作。
霏霏晓犹浓,午后渐收脚。
云光散微日,风动叶初落。
老身闲窗坐,触事何厚薄。
旨蓄思御冬,爰寂复爰寞。
鸟噪鸡乱啼,炉汤茗徐瀹。
译文:
在瘴气弥漫的山间,中夜时分突然下起雨来。清晨的雾气仍然浓厚,到了下午渐渐散去。云彩消散了,微弱的阳光开始出现,树叶开始飘落。我独自坐在窗前,心中感慨万千。思绪如泉水涌动,时而宁静时而寂寞。鸟儿的叫声和鸡的鸣叫打破了早晨的宁静,炉中的水已经煮沸,茶叶也泡好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充满瘴气、阴雨连绵的夜晚,独自坐在窗前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观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第一句“地瘴山气昏”描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充满了瘴气和阴湿的气息。这种环境下的生活常常让人感到压抑和不安。第二句“中夜雨忽作”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情景,雨水突然降临,打破了原本的宁静。
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雨后的景象:“霏霏晓犹浓,午后渐收脚”。清晨的雨雾依然浓厚,但到了午后,雨已经停了。这里的“霏霏”形容雨丝细密的样子,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晓犹浓”则强调了早晨雨势依然强劲。而“午后渐收脚”则表示到了下午,雨势逐渐减弱,最终停歇。
第三句“云散微日出”描写了云层消散后,微弱的阳光开始出现。这象征着困境的结束和希望的到来。第四句“风动叶初落”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场景,微风吹动树叶,使其轻轻飘落。这是大自然的一种美好景象,但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最后两句“老身闲窗坐,触事何厚薄”,诗人感叹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能孤独地度过一天。他思考了很多问题,但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这里的“触事”指的是面对各种事物时的感受和反应,“何厚薄”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感受和反应的看法,认为它们都是如此的浅薄和不重要。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充满瘴气、阴雨连绵的夜晚,以及随后的晴朗天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生活困境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很好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