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熙三年冬,二十有五日。
良月信城西,一火近千室。
其间邸店多,吾亦仅六七。
暮收五百钱,旦为十口实。
兹乃例遭焚,隐忍不敢诘。
闲常巷党人,意谓颇丰逸。
高者即见鄙,下者但相疾。
终岁纵栖栖,畴肯顾蓬荜。
生产今泯焉,诸贤必能悉。
祝融疑相吾,参元可同律。

这首诗是作者在绍熙三年冬天,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与批判。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祝融吟(注释:指诗人自己的诗歌)
    译文:我正在吟诵我的诗。

  2. 绍熙三年冬,二十有五日(注释:绍熙是南宋孝宗的年号,二十三年,即公元1192年。二十五日表示时间)。

  3. 良月信城西,一火近千室(译文:好天气,信城的西边,一处地方着火了,几乎要烧毁整个村庄)。

  4. 其间邸店多,吾亦仅六七(注释:这里的“邸”是指旅店或客栈,“店”是指商店。诗人住在这些旅馆或商铺中,数量很少只有五六家)。

  5. 暮收五百钱,旦为十口实(译文:晚上可以收到五百文钱,早晨又可以维持十个人的生活)。

  6. 兹乃例遭焚,隐忍不敢诘(注释:这里指的是诗人所居住的地方经常遭受火灾,他不敢去追问原因)。

  7. 闲常巷党人,意谓颇丰逸(注释:诗人平时住的巷子里的人们,认为他很富有)。

  8. 高者即见鄙,下者但相疾(译文:地位高的看不起他,地位低的却嫉妒他)。

  9. 终岁纵栖栖,畴肯顾蓬荜(译文:一年到头忙碌不停,谁会关心那些简陋的房屋)。

  10. 生产今泯焉,诸贤必能悉(注释:现在连基本的生计都失去了,大家一定能了解他的苦衷)。

  11. 祝融疑相吾,参元可同律(译文:祝融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参元也能理解我的处境)。

这首诗通过对比诗人的贫富差距、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抗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