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杖过前麓,凉风动吾巾。
指点昔所玩,示我同心人。
徘徊路将夕,犹能望城闉。
平沙映回岸,黄叶迷青蘋。
石径亦可上,老眼俱为新。
危亭望更远,左右还多筠。
不觉夜气合,沾洒雨脚匀。
兴尽篝火归,隐约溪粼粼。
是中著佳士,与俗隔几尘。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宋代诗人林光朝。
诗句释义:
- 挈杖过前麓 - 拿着拐杖走过山脚下。
- 凉风动吾巾 - 凉爽的微风吹动我的头巾。
- 指点昔所玩 - 指着过去玩耍的地方。
- 示我同心人 - 给我展示与我心意相通的人。
- 徘徊路将夕 - 在傍晚时分徘徊。
- 犹能望城闉 - 还能看到城市的城门。
- 平沙映回岸 - 平坦的沙滩反射在岸边。
- 黄叶迷青蘋 - 黄色的树叶迷住了青苔。
- 石径亦可上 - 石头的小径也可以上去。
- 老眼俱为新 - 我的老眼也看到了新的景色。
- 危亭望更远 - 在高处的亭子可以远眺。
- 左右还多筠 - 周围还有很多竹子。
- 不觉夜气合 - 不知不觉中夜晚降临。
- 沾洒雨脚匀 - 雨水打湿了地面,均匀地落下。
- 兴尽篝火归 - 兴致用尽后点燃火堆回家。
- 隐约溪粼粼 - 溪水中波光粼粼。
- 是中著佳士 - 那里有优秀的人才。
- 与俗隔几尘 - 与世俗保持距离。
译文:
我提着拐杖走过前面的山岭,微风吹过,吹动我的头巾。
我指向那些曾经游玩的地方,让我见到志同道合的人。
我在傍晚时分徘徊,还能看到城市的大门。
平坦的沙地反射在我脚下的岸边,黄色的树叶遮住了青苔。
石头小径也足够让人行走,尽管我眼睛有些花了,但也看到了新的景色。
在高高的亭子上可以远眺,四周还有很多竹林。
不知不觉中夜晚降临,雨水打湿了地面,均匀地落下。
兴致已尽时点燃了火堆回家,溪水中波光粼粼。
那个地方有优秀的人才,他们与世俗保持距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某个晚上,沿着山路走到山顶,看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句“挈杖过前麓”描写了作者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而“凉风动吾巾”则表现了秋风带来的清凉感觉。接下来,作者通过“指点昔所玩”来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而“示我同心人”则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徘徊路将夕”和“犹能望城闉”描绘了作者在日落时分仍然在山路上徜徉的情景,而“平沙映回岸”,“黄叶迷青蘋”则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致。此外,“石径亦可上”,虽然道路艰险,但作者却勇敢地前行,显示了他的决心和毅力。
最后两句“不觉夜气合,沾洒雨脚匀”和“兴尽篝火归,隐约溪粼粼”则描绘了作者在山中度过一个宁静的晚上,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以及篝火的温暖。整个诗歌通过描绘秋日的山景和作者的感受,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