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露气冷,明月忽已低。
推窗此何时,蛩螀互悲凄。
乃知南豅山,更有南豅溪。
樵歌起老叟,牧笛吹童儿。
百年漫戚欣,千载劳是非。
口心忽相语,不闲尚奚为。
磊磊千枝松,洋洋万顷陂。
偃蹇衡茅下,匪惧寒与饥。

【译文】

夜半时分,露气冷清,明亮的月儿突然变得很低。推开窗子,不知是什么时候了?蟋蟀和知了互相悲鸣哀泣。才知道南边有座山,还有一条叫南涧溪的河。樵夫唱起歌,牧童吹着笛,年老的人在劳作,小孩在嬉戏。人活百年,何必要戚戚然地欢喜呢?口说心里想,不闲着做什么事呢?松柏千株万棵,波涛万顷。倚靠在高高茅草下,不怕寒冷也不怕饥饿。

【注释】

次韵:应和别人的韵。斯远:即“季远”,作者的朋友。柬成:指书信。豅(fú):地名。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全篇以“次韵”领起,首联写景,颔联议论,颈联抒情,尾联叙事,最后以议论收结。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月、蛩螀、南豅山等,这些意象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诗的开头两句写景,描绘了深夜的景象。午夜时分,露水凝结,寒风凛冽,月亮渐渐落下。诗人通过这样的画面,表达了内心的寂寞和孤独感。

三、四句开始进入议论。诗人认为人生短暂,应当珍惜时光,不要过于沉溺于世俗的欢乐之中。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追求,希望能够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六句继续抒情。诗人通过描写樵夫和牧童的劳作情景,抒发了自己对于辛勤劳动的认识和感悟。他认为人生百年之间,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而不是被世俗的荣辱所困扰。

七、八句又回到了写景。诗人描绘了南豅山上的松树和南豅河边的波涛,以及衡茅下的茅草,这些自然景物都显得格外美丽动人。诗人通过这样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九、十句开始叙事。诗人回忆了与朋友之间的交往,讲述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情感。他们一起欣赏美景,一起吟诗作赋,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这里的叙事充满了温馨和感动,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十一、十二句进一步展开议论。诗人认为人生短暂而美好,不应该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放弃追求。他鼓励人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要被困境所吓倒。这里的议论充满了哲理性和启发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总结与升华。诗人用“磊磊千枝松,洋洋万顷陂”这两句诗来比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就。他认为自己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枝叶茂盛;就像一片广阔的湖泊,波光粼粼。这些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高度自信和自豪。同时,这两句诗也传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和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