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不知我,知之欲何求。
钱塘一都会,江湖水悠悠。
岂无美少年,亦有杖白头。
吾侪出入地,泛乎不系舟。
急谋斗升尔,颜面那用羞。
忆昔南渡来,衣冠几春秋。
世道递升降,人物稀复稠。
纡朱怀金者,信足乐辈俦。
细思黏鱼竿,家山本田畴。
朔风吹眼眵,触事风马牛。
且如诗中仙,可以追逐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结合诗的内容进行比对分析,然后结合注释,理解全诗大意。

“人非不知我,知之欲何求。”诗人说:“别人不是不知道我的为人,但既然知道了,又有什么可求的呢?”这两句是说:别人对我了解,但我对他们了解的并不多;别人知道我,我也认识他们。“钱塘一都会,江湖水悠悠。”钱塘,即今杭州,当时是繁华之地,有西湖。“江湖”,指钱塘江。钱塘江上波涛滚滚,奔流不息,正如人的一生。

“岂无美少年,亦有杖白首。”“岂无”意思是难道没有吗?“美少年”是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青年;“杖白首”是年纪很大的老人。这两句是说:难道就没有年轻的才华出众的人吗?当然也有的,但有的人年老后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吾侪出入地,泛乎不系舟。”这里用“泛乎不系舟”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官场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急谋斗升尔,颜面那用羞。”“急谋”的意思是急切地谋划。“斗升”是古代计量谷物的单位,一斗为十升,一升合十勺,故一斗为一升。“斗升尔”,指一斗粮食。“颜面那用羞”意思是:只要谋得一斗粮食的职位,就不必羞耻了。这两句是说:急急忙忙谋求一斗粮食的职位,何必还要羞耻呢!“忆昔南渡来,衣冠几春秋。”“衣冠”,代指朝廷官员。“南渡”,指南宋高宗赵构逃往南方时所建的行宫所在地区。“衣冠几春秋”,意思是:想起当年南渡来的时候,朝廷官员们已经过了几年时间了。这两句是说:回忆过去南渡来的时侯,朝廷官员们已经过了几年时间了。这里的朝廷官员,是指南宋朝廷的一些大臣或显贵等人物。

“世道递升降,人物稀复稠。”“世道递升降”是说社会政治形势时好时坏,不断更替升降;“人物稀复稠”是说人才稀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多。这两句是说:社会政治形势时好时坏,不断更替升降,所以人才稀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多。

“纡朱怀金者,信足乐辈俦。”“纡朱”是指穿着华丽的衣服;“怀金”是指怀抱黄金;“乐辈俦”意思是快乐地与同辈交往。这两句是说:那些穿着华丽衣服、怀抱黄金的人,也一定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可以与同辈人交往。

“细思黏鱼竿,家山本田畴。”“细思”意思是仔细思考;“黏鱼竿”意思是把鱼线拴在钓竿上垂钓;“家山”代指家乡;“本田畴”意思是农田。这两句是说:仔细思考一下,我像钓鱼一样,把鱼线拴在钓竿上垂钓,而家乡就是我所追求的目标。这两句是说:仔细思考一下,我像钓鱼一样,把鱼线拴在钓竿上垂钓,而家乡就是我所追求的目标。这里的家乡是指自己出生的地方,也就是家乡。

“朔风吹眼眵,触事风马牛。”“朔风吹眼眵”是说北风吹拂着眼睛使眼睛发红,“触事风马牛”是比喻遇到什么事情都像风马牛一般不相关联。这两句是说:北风吹拂着眼睛使眼睛发红,遇到什么事情都像风马牛一般不相关联。

“且如诗中仙,可以追逐不。”最后一句是说:像诗中仙人一样的人是可以追逐的呀!这两句是说:像诗中仙人一样的人是可以追逐的呀!这两句是说:像诗中仙人一样的人是可以追逐的呀!

【赏析】

《和仲至赠蹈中韵》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此篇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陈师道任徐州州学教授兼彭门县令。他以诗酬答好友李之仪,并自注云:“时年四十三岁”。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诗的前四句先写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友情,再写自己在仕途中的遭遇。开头两句说:“人非不知我,知之欲何求。”“人非不知我”意思是:朋友并不是不了解我,但既然知道,还求什么呢?这两句话表明诗人在朋友之间虽然有深厚的友谊,但是当官以后,就难免受到排挤,遭到诽谤,所以诗人感到十分痛苦。接着两句说:“钱塘一都会,江湖水悠悠。”“钱塘”指杭州;“都会”指商业繁荣的城市;“江湖水悠悠”指钱塘江的水波浩渺。这是说:杭州是个繁华的城市,江水滔滔。诗人在这里用一个“一”字概括杭州的特点,突出杭州的商业繁华和水乡的特色。

第三联说:“岂无美少年,亦有杖白首。”这两句是说:难道没有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吗?当然也有的是老年人拄着手杖。这是从两方面写的。一方面说:年轻人虽然有,但毕竟是少数;另一方面说:老年人虽然不多,但也有。这样既肯定了老年人的价值,也表现了对年轻人的期望和要求。

第四联说:“吾侪出入地,泛乎不系舟。”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前面说:我和朋友都是出没江湖的人,就像船儿在江湖中航行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这几句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最后一联说:“急谋斗升尔,颜面那用羞。”这两句是说:急急忙忙谋求一斗粮食的职位,何必还要羞愧呢!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法,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思想。诗人认为:只要谋取到一斗粮食的职位,就不必羞愧了。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可贵的。

末句“忆昔南渡来,衣冠几春秋。”“南渡来”指南宋初年,当时的朝廷大臣和一些显贵等人物纷纷南迁。这两句诗意思是:回想当年南渡来的时候,朝廷官员们已经过了几年时间了。这里指的是南宋灭亡后北方沦陷的情况,以及元兵南侵的情况。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回顾和感慨,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最后两句说:“世道递升降,人物稀复稠。”“世道递升降”是说社会政治形势时好时坏,不断更替升降;“人物稀复稠”是说人才稀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多。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人才缺乏的感慨和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