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楠树草堂前,至今物色归吟边。
玉溪清泚太霞仙,我亦见之谁谓然。
书窗明明有公子,坐对新诗发琼蕊。
春云霭空风过耳,为作匾名识其美。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及写作特色赏析。
杜陵楠树草堂前,至今物色归吟边:楠木树植于杜陵草堂之前,至今还被人们用来比喻自己的诗行。
玉溪清泚太霞仙,我亦见之谁谓然:我看到了玉溪的清澈,看到那太霞仙人的风采,我也看见了你(指李白)是谁?
书窗明明有公子,坐对新诗发琼蕊:书窗明亮的人,对着新作的诗发议论,像琼花绽开一样。
春云霭空风过耳,为作匾名识其美:春天的春云缭绕着天空,风吹过耳朵,我为你的诗作写匾额,以赞美你的美丽。
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所作。“草堂”即成都杜甫草堂。诗人在草堂内怀念友人,感叹人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点明草堂所在之地,并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颔联写自己欣赏太霞仙人,暗喻李白。颈联写自己因读太白新诗而发议论,赞赏太白的才华。尾联写自己为太白新诗作匾额,赞扬太白的美才。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才情的赞美之情。
译文:
杜陵的楠木树植于草堂之前,至今还被人们用来比喻自己的诗行。
我看到了玉溪的清澈,看到那太霞仙人的风采,我也看见了你是谁?
书窗明亮的人,对着新作的诗发议论,就像琼花绽放一样。
春天的春云缭绕着天空,风吹过耳朵,我写下新诗,为你的诗作作匾额,以赞美你的美丽。
赏析:
这是杜甫晚年所作,写于他离开成都草堂后第二年春天。当时李白已离开长安,流落四川。
诗的前四句回忆了二人的友情,并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思念之情。“玉溪”句,是说李白的诗才像“玉溪”那样高洁、晶莹。“玉溪”,指代“太液池”,在唐长安城西北,为唐代帝王游宴之所。这里用“太液池”比“玉溪”,既写出玉溪水清澈,又表明李白的诗才高洁。“太霞仙”,指传说中的太乙真人,相传他能驾鹤升天。李白也常以神仙自诩,所以称他的诗才为“太霞仙”。这两句意思是:我见过“太液池”的水清澈,也知道了李白的诗才像“太霞仙”一样高洁。这两句既是对李白的赞美,又流露出杜甫对他的思念。杜甫在长安时曾向李白索要过诗歌,后来听说李白流落四川,便写了这首诗来表达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中间四句写自己因读李白的新诗而发议论,赞美李白的才华。杜甫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被称为“大历十才子”,都是当时的文坛名家。但在当时,杜甫的地位却远不如李商隐、温庭筠等人。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才横溢,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气势豪放,风格雄浑,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很仰慕他,曾写过不少赞美李白诗句。然而,由于二人性格不同,所以杜甫很少与李白交往。当听到李白的诗作《蜀道难》后,杜甫感到十分高兴和惊喜,于是他写信给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意思是说:你的诗写得太好了,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你的诗歌清新高雅,像庾信一样俊逸,像鲍照一样飘逸。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杜甫对李白诗歌的赞赏,更透露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对彼此的敬重。
杜甫在诗中说:“我亦见之何谓然。”意思是说:我也曾见过像你这样的人。这两句是对李白的赞誉,也表明了他们对彼此的了解和尊重。
最后四句写自己为李白的新诗作了匾额,赞美他的诗才。这四句诗是对前面四句的补充和发展。前四句只是对李白的赞美和怀念,后四句则是进一步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敬仰和推崇之情。杜甫在诗中写道:“春云霭空风过耳,为作扁额识其美。”意思是:春天的春云缭绕着天空,风吹过耳边,我为你的诗作写匾额,以赞美你的美丽。这两句诗不仅是对前四句的延续和深化,更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升华和提炼。
整首诗通过回忆、赞美、怀念等手法,表现出杜甫对李白深厚的情谊和对其才华的高度赞赏。同时,它也展示了杜甫对李白的敬佩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