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邻悄悄鼾殷床,惟有客梦不得长。
柴门独掩灯有晕,攲枕未熟背已芒。
四更山月来洞房,炯炯孤影射屋梁。
茅檐窸窣鼠自啮,烟树苍莽枭为祥。
海风萧萧振槁叶,溪声涖涖决废塘。
二三黄冠真可悯,空祠夜祷寒欲僵。
步虚声断翠微远,钟磬时款幽人堂。
山城寂寞消残漏,鼓角凄悲吟晓霜。
悬知此时我独觉,胡为百想悬肺肠。
鸡鸣世务纷如织,曷此顷刻聊坐忘。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僖宗中和年间。诗人以梦为题,借对梦境的描写,反映了当时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动乱社会现实。首联“四邻悄悄鼾殷床,惟有客梦不得长”,是写诗人的梦境。在梦中,诗人看到四邻都沉沉睡去,只有自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这是因为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邻居家鼾声如雷,而自己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颔联“柴门独掩灯有晕,欹枕未熟背已芒”是诗人进入梦境后所见所感。诗人独自坐在床边,只见柴门紧闭,灯光昏暗,自己正欲入眠,忽然感觉到背后有一只老鼠咬破了衣服,惊醒了诗人。颈联“四更山月来洞房,炯炯孤影射屋梁”是诗人梦中所见。诗人梦见四更时分,一轮明月从山间升起,照得满屋明亮,自己的影子投射在屋梁上。尾联“茅檐窸窣鼠自啮,烟树苍莽枭为祥”是诗人梦中所见。诗人梦见茅草屋檐下,有一只老鼠正在啃噬着东西;远处的山林里,鸟儿被惊飞,枭鸟在空中盘旋,发出阵阵哀鸣。
这首诗通过作者梦境中所见所感,反映了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动乱社会现实。诗中的“客”指作者自己,他目睹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深感社会的动荡不安,因而感到十分痛苦。全诗运用梦境这一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