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闻鬷蔑言,执手为改容。
此道久寂寥,世态日方浓。
昔翁守颍尾,轩裳心已慵。
感怀督邮老,独蹑二疏踪。
脱屣太仓粟,归谋田舍舂。
浮云悟此理,可必禄万钟。
已矣衡门下,哀哉马鬣封。
箕裘付诸子,介胄轻边烽。
坐看一战霸,此言天心从。
翁诗墨犹新,我涕交颐胸。
重寻笔砚盟,愧乏好语供。
子非终穷者,时节会自逢。
【注释】
先公守汝阴:指杜甫的父亲杜审言在汝阴(今河南上蔡)当县令。尝以诗送都曹路君:曾用诗相赠给路君,路君是当时都曹。挂冠东归:辞去官职回故乡。载乖崖公:载有杜甫的好友张乖崖(张齐贤)。留其录曹:把张乖崖所留下的诗文留给我。
谁闻鬷(zōng)蔑言,执手为改容:谁知道鬷蔑的话,握手就表示改变态度。鬷蔑,人名,《左传》中的人物。《国语·晋语》载“鬷蔑之谗”事,意谓鬷蔑进谗言。此言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子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此道久寂寥,世态日方浓:这道理早已沉寂无闻,而世风却日益险恶。此道,指上述的道理。寂寥,冷落、无人过问之意。
昔翁守颍尾,轩裳心已慵:往昔的先生,曾经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做过官,他早就厌倦了功名利禄。轩裳,古代官吏所穿的礼服和帽子,这里借指官场。
感怀督邮老,独蹑二疏踪:感慨于当年被贬的李膺的遭遇,独自踏着李膺的足迹。督邮,汉代的一种官名,负责巡视监察郡国。二疏,指李膺被排挤出朝后,又出任太山、魏郡等地的太守。踪,足迹,踪迹。
脱屣(xǐ)太仓粟,归谋田舍舂:扔掉鞋子,脱下官服,回去经营田园。太仓粟,指官家仓库中的粮食。
浮云悟此理,可必禄万钟:就像飘浮的白云领悟到这个道理一样,一定能获得高官厚禄。万钟,泛指很高的俸禄。钟,量器,古代容量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钟。
已矣衡门下,哀哉马鬣封:已经结束了仕途生涯,悲愤地看到马鬣封土(古时帝王陵墓前的封土堆称为马鬣封)。已矣,完了,终止的意思;哀哉,悲痛啊。马鬣封,古代皇帝陵墓上的石制封土。
箕裘付诸子,介胄轻边烽:将家族事业交给儿子承担,但儿子却轻视边防战争。箕裘,古代一种礼帽,这里比喻继承父辈的事业。
坐看一战霸,此言天心从:坐着观看天下大乱而统一的局面,这是上天的意志所致。天心,上天的意志或旨意。
翁诗墨犹新,我涕交颐胸:您老人家的诗作墨迹仍然新鲜,我的眼泪流得满面都是。涕交颐(yí),眼泪流到腮颊两旁。
重寻笔砚盟,愧乏好语供:重新寻找笔墨来发誓,惭愧没有好话来表达自己的志向。重寻,重新找。笔砚盟,古人用笔和砚作为盟誓的象征。
子非终穷者,时节会自逢:你也不是永远走投无路的人,时机到了自然就会逢遇成功。子,你。终穷,终归没落。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据《旧唐书·路德明传》记载,杜甫与路德明同榜及第,路德明曾赠杜甫以诗:“吾祖弃我晚,使我知其故。”杜甫对此事记忆犹新,因此写了一首酬赠诗给路德明,表达了自己对路德明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首联“先公守汝阴尝以诗送都曹路君挂冠东归载乖崖公留其录曹”。意思是说:我的父亲在汝阴任职期间曾经给我写诗送别路德明,路德明辞官回乡时带着父亲留下的诗文。先公,指作者的父亲。汝阴,古地名,即今河南临河。都曹路君,指路德明。挂冠,辞官离职。乖崖公,指路德明。路德明曾任成都少尹兼御史中丞,因弹劾权贵而被贬为岳州司马。
颔联“谁闻鬷蔑言,执手为改容。此道久寂寥,世态日方浓”。意思是说:谁能听到鬷蔑的言论呢?握着他的手就改变了容貌。这条真理已经很久没有人理会了,世俗风气一天比一天严峻。鬷蔑,即鬷(zōng)蔑,春秋时晋国乐师,以正直敢言著称。《论语》中有“子贡问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善者’”的话。这里用来比喻正确的道理。寂寥,冷落。方浓,日益浓厚,越来越严重。
这一联是全诗的转折点。诗人开始由对先公赠别路德明的追忆转入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正义的坚持。
颈联“昔翁守颍尾,轩裳心已慵。感怀督邮老,独蹑二疏踪”。意思是说:以前先生在颍州做官,早就厌倦了功名利禄。感慨于当年被贬的李膺的遭遇,独自踏着李膺的足迹。二疏,指东汉初年李膺被宦官集团排挤出京后,担任地方长官时的所作所为。
尾联“脱屣太仓粟,归谋田舍舂。浮云悟此理,可必禄万钟”。意思是说:脱下鞋袜扔掉官印(脱屣),回到家乡经营田园(归谋田舍舂)。就像飘浮的白云领悟到了这个道理一样(浮云悟此理),一定能获得高官厚禄(可必禄万钟)。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的描述,深刻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境遇。诗中既有对先公赠别路德明的怀念,也有对当前社会现实的批评;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担忧,也有对社会理想的追求;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悠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