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争推重,邦人得范模。
官资虽刺史,气味一寒儒。
简淡根真性,清廉律薄夫。
不知书卓行,曾入史编无。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陶公的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 月旦争推重(明月照耀下,人们争相称赞他),邦人得范模(在百姓中得到了楷模)。
  • 官资虽刺史(虽然官位只是刺史),气味一寒儒(但他的气质却与寒儒相似)。
  • 简淡根真性(其为人简练淡泊而本性纯正),清廉律薄夫(其廉洁自律如轻薄之人)。
  • 不知书卓行(不善于读书但有卓越品行),曾入史编无(曾经入史册但未被载录)。

译文:
在月亮的照耀下,人们都在争夸他,他在人民中成为典范。虽然他的官职只是一个州刺史,但他的气质却像是一个寒儒。他的为人简练淡泊,本性纯正,他的廉洁自律就像轻薄之人一样。尽管他不善于读书但却有着卓越的品行,但他曾经进入历史的记载却从未出现过。

注释:

  • 月旦:古人以月亮的方位来占卜吉凶,月旦即用月亮的位置来决定事情的好坏。
  • 邦人:指百姓。
  • 范模:指模范,榜样。
  • 官资:官职的资格或等级。
  • 寒儒:指品格高洁的人,通常形容学识渊博但行为清贫的读书人。
  • 简淡:简洁淡泊。
  • 真性:本性,真实的品质。
  • 律:约束、规则。
  • 史编:史书中的篇章。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陶公的人品和事迹,表达了对陶公高尚品德和清廉作风的高度赞扬。陶公作为一位刺史,在百姓中有着良好的口碑,成为了一个典范。他的清廉自律和淡泊名利的品质也令人钦佩。然而,尽管他有着卓越的品行,却未曾被载入史书之中,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记录的局限性以及对于真正品行之士的遗憾。全诗通过对陶公的赞美,传达了作者对于美德的追求和对于历史记录的批判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