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去那知春事深。流莺唤起惜春心。桐舒碧叶悭三寸,柳引金丝可一寻。
怜绣阁,对云岑。苦无多力懒登临。翠罗衫底寒犹在,弱骨难支瘦不禁。
诗句注释
- 病去那知春事深:疾病痊愈时,春天已经到来得很深了。
- 流莺唤起惜春心:流莺(黄莺)唤起了对春天的珍惜之情。
- 桐舒碧叶悭三寸:梧桐舒展着碧绿色的叶子,只有三寸长(比喻时间很短)。
- 柳引金丝可一寻:柳树用金丝般的细枝条可以伸展到一丈多高(比喻希望很大)。
- 怜绣阁,对云岑:怜爱绣楼上的美景,面对着高山。
- 苦无多力懒登临:却因为无力而懒得攀登。
- 翠罗衫底寒犹在:翠罗衫底下的寒冷依旧存在(比喻思念之情)。
- 弱骨难支瘦不禁:身体柔弱,支撑不住消瘦的身体(比喻思乡之苦)。
译文
疾病痊愈时才知春天已经到来得很深了,黄莺的叫声唤醒了我对春天的珍惜之情。梧桐舒展着碧绿色的叶子,只有三寸长,柳树用金丝般的细枝条可以伸展到一丈多高,我怜爱绣楼上的美景,面对着高山。我因无力而懒得攀登,我的青衫上还留着冬天的严寒,我的身体柔弱,支撑不住消瘦的身体。
赏析
《鹧鸪天·春思》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和内心情感交织的词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景与内心活动的微妙关系。
首句“病去那知春事深”表达了作者在疾病康复后,对春天的来临感到惊讶和欣喜的心情。春天的到来往往伴随着生机和活力,但疾病的影响使得这种感受变得复杂。
接下来的两句“流莺唤起惜春心”和“桐舒碧叶悭三寸”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感受。黄莺的啼声唤起了对春天的珍视,而梧桐的翠绿和柳枝的柔美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这里的“悭三寸”可能寓意着生命的脆弱和春天的短暂。
“怜绣阁,对云岑”两句则转向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绣楼的美丽以及高山的壮丽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苦无多力懒登临”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和担忧。这里的“懒登临”既指身体的疲惫,也暗示了内心的无力感。
最后一句“翠罗衫底寒犹在,弱骨难支瘦不禁”则将视角转向了自己的身体和外貌。青衫上的寒意依然存在,身体的柔弱使得连瘦弱不堪的身体也难以支撑。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状态的无奈和辛酸。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身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一个因病而错过春天美景的人的内心世界。它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孤独、无助和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