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三会峰,转烛阅半纪。
山根石上苔,已没旧屐齿。
摩挲青青松,彼树犹如此。
眷言枕清流,为洗嚣尘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积累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句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本题共五句,每句都有关键词,考生在解答时应结合关键词来理解诗句大意。
“一别三会峰”,第一句写诗人与山中的松树有很深的感情,所以离别后三年又回到了这里。
“转烛阅半纪”,第二句写自己离开山中已有半年了。
“山根石上苔,已没旧屐齿”,第三句写山根石上的青苔已经长到遮住了曾经走过的脚印。
“摩挲青青松,彼树犹如此”,第四句说抚摸着那青青的松树,想到它就像那棵老树,依然如故。
“眷言枕清流,为洗嚣尘耳”,最后两句说眷恋地看着清澈的溪水,用它来洗去心中的尘世之念。
【答案】
译文:一别三年,我又回到这熟悉的山峰,转眼间又是半年了。山根上的青苔长高到遮住了曾经走过的脚印,那棵老树,依然青翠。我抚摸着那青青的松树,想到它就像那棵老树,依然如故。眷恋地看着清澈的溪水,用它来洗去心中的尘世之念。
赏析:
首联写诗人与山中的松树有很深的感情,所以离别后三年又回到了这里。“一别三会峰”,“一”字突出了时间的短暂;“三”,指诗人与松树分别的时间很长。“三会”,“会”通“馈”,“馈”,赠送。“一别三会峰”,意思是说诗人与那棵松树分别的时间太长了!这是作者对松树有感情的表现。
颔联是说自己离开山中已有半年了。“转烛阅半纪”,时间过得可真快呀!“烛”,指蜡烛,古代计时工具之一。“转烛”,指蜡烛转动。“半纪”,指半年的时间。“山根石上苔,已没旧屐齿。”意思是说山根上的青苔长高到了遮住了曾经走过的脚印。“山根石上”,指山的底部。“苔”,青苔。“没”,覆盖、遮蔽。“旧屐齿”,即旧鞋印。“旧屐齿”指诗人曾经走过的痕迹。“彼树犹如此”,意思是那棵松树依然像以前一样。“彼”,指松树。“犹如此”说明诗人对松树有着深厚的感情。
颈联是说抚摸着那青青的松树,想到它就像那棵老树,依然青翠。“眷言枕清流,为洗嚣尘耳。”意思是说眷恋地看着清澈的溪水,用它来洗去心中的尘世之念。“眷言”,依恋着说话的意思。“枕”,枕头,这里指枕石。“清流”,指溪水。“嚣尘”,指世俗的尘埃。“为洗嚣尘耳”,用溪水来洗去心中的尘世之念。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松树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