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飙吹客襟,飘拂虎溪渡。
远想三笑时,此意固有寓。
孰知秘密藏,奚间笑默语。
绳绳彻上下,绵绵贯今古。
东林钟声幽,康庐山色嫭。
是皆善知识,长时相警悟。
世人自合尘,两耳聋莫觑。
百千微妙义,堕在一毫许。
我行发深省,如重睡忽寤。
向人欲举似,有舌不能吐。
注释:
冲飙吹客襟,飘拂虎溪渡。
远想三笑时,此意固有寓。
孰知秘密藏,奚间笑默语。
绳绳彻上下,绵绵贯今古。
东林钟声幽,康庐山色嫭。
是皆善知识,长时相警悟。
世人自合尘,两耳聋莫觑。
百千微妙义,堕在一毫许。
我行发深省,如重睡忽寤。
向人欲举似,有舌不能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虎溪所作,表达了他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首句“冲飚吹客襟”,描述了他面对自然、接受洗礼的情景。这里的“冲飚”指的是猛烈的风,象征着他的心境和态度。
第二句“飘拂虎溪渡”,描绘了他站在虎溪边,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这里的“虎溪”指的是著名的虎溪寺,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
第三句“远想三笑时”,表达了他对佛教三祖僧璨(638-709)的敬仰之情。僧璨曾三次开示弟子,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诲。
第四句“此意固有寓”,强调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他认为,这些教义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还包含了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洞察。
接下来五句“孰知秘密藏”,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中深奥内涵的感慨。他认为,这些教义如同宝藏一样,需要用心去发现和领悟。
第六句“奚间笑默语”,进一步强调了他对佛教教义的重视。他认为,笑和沉默都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而佛教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第七至九句“绳绳彻上下,绵绵贯今古”,描绘了他从佛教教义中获得的启发和感悟。他认为,这些教义如同绳索一样,连接着过去和未来;如同绵绵细流一样,贯穿着古今。
第十句“东林钟声幽”,形容了寺庙的钟声悠扬,为诗人提供了宁静的氛围。
第十一句“康庐山色嫭”,赞美了康山的美景。
第十二句“是皆善知识”,指出了所有宗教都追求真理和智慧。
第十三句“长时相警悟”,表示诗人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觉悟。
第十四句“世人自合尘”,批评了那些沉迷于名利的人。
第十五句“两耳聋莫觑”,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不屑。
第十六句“百千微妙义”,赞扬了佛教教义中的深刻和精妙。
第十七句“堕在一毫许”,暗示了佛教教义的博大精深。
第十八句“我行发深省”,表明诗人正在深思。
第十九句“如重睡忽寤”,形容了他从沉思中突然清醒。
第二十句“向人欲举似”,表示他想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二十一句“有舌不能吐”,暗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