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粃吹扬。
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少年游》,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
这句诗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她的皮肤白皙如玉,脸上涂着铅粉,显得骄傲地面对秋天的霜雪。
“玉肌”指的是女子的皮肤像玉石一样细腻光滑;“铅粉”则是指古代女性常用的化妆材料,这里用来描绘女子的妆容。
“傲秋霜”表达了女子对秋风中霜雪的不屑一顾,显示出她的美丽和自信。
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粃吹扬。
- 这句诗表达了女子期待有人能像凤凰那样呼唤她,而现实中却看不到这样的场景,只能听到琴瑟之声却无法欣赏到音乐的美妙。
- “伶伦”是传说中的乐官,此处用来比喻音乐的美好;“不见”表示现实中没有这样的场景。
- “清香未吐”暗示了女子的歌声或美貌尚未完全展现;“而且糠粃”(即米糠)是用来比喻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这里指那些琐碎的生活烦恼阻碍了她的美好。
- “且糠粃吹扬”表达了女子在追求美好事物时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
- 这句诗表达了女子虽然渴望得到爱情和认可,但最终发现自己在人群中并不孤单,周围有很多人与她有着类似的境遇。
- “到处成双君独只”意味着无论走到哪里,似乎都能遇到成双成对的人,但只有她自己感到孤独。
- “空无数、烂文章”形容女子虽然才华出众,但周围的人似乎并不真正欣赏她的作品或才华。
- “一点香檀”指的是女子身上的香气,暗喻她的美色;“谁能借箸”意指没有人能够欣赏并理解她的美;最后一句“无复似张良”,张良是古代著名的智者,用筷子来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但女子觉得自己无法像张良那样解决他人的困境,只能独自面对问题。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孤独和无奈。她的外貌和才华得到了一定的肯定(如“玉肌铅粉傲秋霜”),但她的内心体验却是充满了寂寞与不被理解。整首诗透露出一种对于理想化爱情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同时也揭示了人在社会中的无奈和孤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