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字幼安,名弃疾。列侍清班,久历中外。五十年间,身事四朝,仅得老从官号名。稼轩垂殁乃谓枢府曰:“侂胄岂能用稼轩以立功名者乎?稼轩岂肯依侂胄以求富贵者乎?”自甲子至丁卯而立朝署四年,官不为边阃,手不掌兵权,耳不闻边议。后之诬公以片言只字而文致其罪,孰非天乎?嘉定名臣无一人议公者,非腐儒则词臣也。公论不明则人极不立;人极不立则天之心无所寄,世道如之何。
枋得先伯父尝登公之门,生五岁,闻公之遗风盛烈而嘉焉。年十六岁,先人以稼轩奏请教之,曰:“乃西汉人物也!”读其书,知其人,欣然其执节之想。乃今始与同志升公之堂,瞻公之像,见公之曾孙多英杰不凡,固知天于忠义有报矣。为信陵置守冢者,慕其能共人也;祭田横墓而叹者,感其义高能得士也;谒武侯祠至不可忘,思其有志定中原而愿不遂也。有疾声大呼于祠堂者,如人鸣其不平,自昏莫至三更不绝声,近吾寝室愈悲。一寺数十人,惊以为神。
【诗句】
祭辛稼轩先生墓记
稼轩字幼安,名弃疾。列侍清班,久历中外。五十年间,身事四朝,仅得老从官号名。稼轩垂殁乃谓枢府曰:“侂胄岂能用稼轩以立功名者乎?稼轩岂肯依侂胄以求富贵者乎?”自甲子至丁卯而立朝署四年,官不为边阃,手不掌兵权,耳不闻边议。后之诬公以片言只字而文致其罪,孰非天乎?嘉定名臣无一人议公者,非腐儒则词臣也。公论不明则人极不立;人极不立则天之心无所寄,世道如之何。
【译文】
辛稼轩(稼轩)的名字是辛弃疾,他在朝廷中侍奉过清贵的官职,历经了国内外的事情。在五十年的生涯里,他曾经侍奉过四个不同的朝代,仅仅得到了一个老从官的身份。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对枢府的人说:“侂胄怎么能凭借我辛弃疾来取得功名呢?我辛弃疾怎么会依靠他们来谋求富贵呢?”从甲子年(1204)到丁卯年(1207),他在朝廷中工作了四年,但是并没有获得边关的官职或者掌握军队的实权,也没有听到任何有关边关的讨论。对于那些后来诬蔑他、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来陷害他的人的指责,难道不是上天的吗?嘉定的名臣中没有人议论他,要么是那些迂腐的儒生,要么就是那些做词官的人。如果公正的舆论被遮蔽了,那么人的道德标准就没有办法树立起来;道德标准没有办法树立,那么上天的意图就无法得到寄托,社会风气又怎么能好呢?
【注释】
①稼轩: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军事家,与陆游并称“辛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词人之一。
②列侍清班:指在朝廷中担任高级官员的位置。
③垂殁:即将去世。
④侂胄:指韩侂胄(1152年-1207年),南宋时期的宰相。
⑤枢府:指枢密院,是宋朝最高军事机关,负责军政事务。
⑥身事四朝:指辛弃疾一生中曾侍奉过四个不同的朝代。
⑦老从官:指退休或没有实职的官员。
⑧手不掌兵权:指辛弃疾虽然在朝廷中任职,但没有实际掌握军队的权力。
⑨耳不闻边议:指辛弃疾对边境的战事并不了解或关心。
⑩天之心无所寄:指上天的意志无法寄托于这些违背道德原则的行为上。
⑪世道:时局或天下的风气、形势。
⑫信陵:即信陵君,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以其贤能闻名于世。
⑬田横:战国末期的齐国人,以忠义著称,被秦将王翦杀害,后人为其立祠祭祀。
⑭武侯:即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其忠诚和智慧著称于世。
⑮神:指神迹,即超乎寻常的表现。
⑯嘉定名臣:指在嘉定年间有名望的士大夫。
⑰腐儒:指迂腐的儒家学者。
⑱词臣: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编写文书和诗词。
⑲公论:公正的评论或意见。
⑳人极:指人的品德和道德准则。
㉑天之心:指天命或自然的秩序。
㉒世道:时局或天下的风气、形势。
【赏析】
本篇《祭辛稼轩先生墓记》是一篇记述辛稼轩一生事迹和品格的祭文。文章通过追述辛稼轩的生平和思想,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正直和正义缺失的忧虑之情。全文情感真挚,笔力遒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