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天地间不可一日无公论,公论不明则人极不立,人极不立天地之心无所寄。本朝以仁为国,以义待士夫。南渡后宰相无奇才远略,以苟且心术用架漏规模,纪纲、法度、治兵、理财无可恃,所恃扶持社稷者惟士大夫一念之忠义耳。以此比来忠义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全躯保妻子之臣,乘时抵瞒之辈,乃苟富贵者,资天下之疑,此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一少年书生,不忘本朝,痛二圣之不归,闵八陵之不祀,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结豪杰,志斩虏馘,挈中原还君父,公之志谈判大矣。耿京孔[死?],公家比者无位,尤能擒张安国归之京师,有人心天理者闻此事莫不流涕。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入仕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官,在外不过江南一连帅。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大讐必不复,大耻必不雪,国势远在东晋下,五十年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义,无责焉耳。
【解析】
(1)“呜呼”是文言文里常用的感叹句式,表示悲痛或哀叹。
(2)“以仁为国,以义待士夫”,意思是:本朝以仁义待人。“以苟且心术用架漏规模”,意思是:宰相们没有奇才和远见,只是苟且地维持朝廷的秩序,纪纲、法度、治兵、理财都没有可依赖的地方,所依靠的只有士大夫的一片忠心和义气。“全躯保妻子之臣,乘时抵瞒之辈,乃苟富贵者”,意思是:那些只顾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不顾天下百姓的人。“资天下之疑”,意思是:这些人给天下人带来疑惑。“此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意思是:这朝廷的一大过失,天地间的一个大冤案,都是那些志士仁人深切悲痛到极点的事情。“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意思是:公的忠义之心,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之下。“尤能擒张安国归之京师”,意思是:尤其能够将张安国捉拿并送回朝廷。“有人心天理者闻此事莫不流涕”,意思是:听到这件事,有良心和正义感的人都禁不住落泪。
(3)“艺祖”是指宋太祖赵匡胤,“太宗”是指宋太宗赵光义。“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意思是:活着的时候不能实现他的愿望,死了也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心。“全躯保妻子之臣,乘时抵瞒之辈”,意思是:只顾自己荣华富贵的人。“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意思是:如果公能生活在宋太祖、宋太宗时期的话。“必旬日取宰相”,意思是:他一定能在十天之内成为宰相。“入仕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官,在外不过江南一连帅”,意思是:他在朝中任职50年,只是一个老臣而已;在外面当将领,也只是在江南一带统领军队罢了。“西北忠义始绝望,大讐必不复,大耻必不雪”,意思是:西北的忠义之师开始绝望,复仇的大业一定不会恢复,被羞辱的大耻一定不会洗刷干净。“国势远在东晋下”,意思是:国家形势远远落后于东晋。“五十年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义”,意思是:担任宰相50年的大臣们都不知道君臣之间的道义。
赏析:
本文是一篇祭文,作者通过祭奠稼轩先生墓的方式,对稼轩先生的忠义精神进行颂扬。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一个疑问:“呜呼!天地间不可一日无公论,公论不明则人极不立,人极不立天地之心无所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之间不可以缺少公正的言论,没有公正的言论就无法确立人的道德准则,也就无法寄托天地之心。接着,作者指出了南宋时期的弊政:朝廷以仁爱治国,以义待士,然而宰相无奇才能远大谋略,只求苟且偷安,纪纲、法度、治兵、理财都无所依凭,只能依赖那些一心为国为民的士大夫。然后,作者把重点放在了稼轩先生身上,称赞他是一位精忠大义的志士仁人。最后,作者总结了稼轩先生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他无限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