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红如绣,摇曳东风垂彩绶。拟倩柔条,约住佳人细柳腰。

蜀江春绿,争似枝头能结束。纤手攀时,欲绾同心寄与谁。

以下是对这首宋词的逐句解读:

  1. 第一句:“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 斜红和叠翠:形容花朵色彩丰富,艳丽如画,斜红可能指花瓣呈放射状展开,而叠翠则形容花瓣层层叠叠地排列,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
  • 花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神是掌管花卉的神祇,此处用以形象地描绘花朵仿佛有神灵守护,为春天增添了神秘感。
  • 献瑞:指的是花儿向人们展示美好的征兆或祝福,通常与吉祥、好运相关联。
  1. 第二句:“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 粲粲裳衣:形容花朵的花瓣如同精美的衣裳,光彩夺目,色彩鲜明。
  • 割得天孙锦一机:比喻花朵的色彩美丽,如同从织女星那里得到的珍贵的锦缎一样珍贵。天孙通常指织女星,她是中国神话中的织女,象征着美好和精致。这里用来形容花朵的美丽,如同天上的锦绣,非常珍贵和难得。
  1. 第三句:“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 真香妙质:强调花朵不仅外观美丽,而且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质地,让人感到惊艳和陶醉。
  • 风与日:指的是自然因素,如风吹和日光照射,这些外界条件可能会使花朵的美丽和香气受到破坏。
  1. 第四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 着意遮围:意味着要精心保护和维护,不让外界不利因素破坏花朵的美丽。
  • 莫放春光造次归:强调春季是欣赏花的最佳时期,应该珍惜并避免让春光轻易流逝,保持花朵的美丽状态。
  1. 第五句:“纤手攀时,欲绾同心寄与谁。”
  • 纤手攀时:形容女子轻柔的手触摸花朵的动作,展现了一种温柔和怜爱的情感。
  • 欲绾同心寄与谁: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寄托,将这份美好和情感作为礼物传递给他人,但具体是谁,没有明确说明。
  1. 第六句:“蜀江春绿,争似枝头能结束。”
  • 蜀江春绿:形容四川地区春天的景色,绿色生机勃勃。
  • 枝头能结束:暗喻花朵的生命力旺盛,能够持续开放直至花朵凋谢。
  1. 第七句:“纤手攀时,欲绾同心寄与谁。”重复出现,与上一句意义相近,进一步强化了对花朵的感情寄托。

  2. 第八句:“纤手攀时,欲绾同心寄与谁。”再次出现,与前文紧密相连,增强了文本的情感表达。

  3. 第九句:“纤手攀时,欲绾同心寄与谁。”再次出现,与前文紧密相连,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综合上述分析,此词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春天中花朵的美丽景象,并通过对花朵的细致描述传递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词中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