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书睡熟,珍重月明相伴宿。宝鸭金寒,香满围屏宛转山。
鸡人声杳,瑶井玉绳相对晓。黯淡窗纱,却下风帘护烛花。
【注释】
枕书睡熟,珍重月明相伴宿。
“枕书”:指的是在夜晚读书时,将书放在枕头上,以助于阅读。
“睡熟”:指读书至深夜,不知不觉地入睡。
“珍重”:意为重视、珍惜。
“月明相伴”:月亮的光亮陪伴着夜读。
“宿”:住宿。
宝鸭金寒,香满围屏宛转山。
“宝鸭”:古代用玉石等制成的装饰物,这里泛指珍贵的物品。
“金寒”:形容物品因寒冷而变得暗淡或失去光泽。
“香满围屏”:形容周围充满了香气。
“宛转山”:形容香味四溢,仿佛山峦起伏般连绵不断。
鸡人声杳,瑶井玉绳相对晓。
“鸡人”:古代宫廷中负责报时的人。
“杳”:消失、不见。
“瑶井玉绳”:传说中的仙境中的井与绳子,常用来比喻清晨的景象。
“相对晓”:清晨时分,两者(宝鸭和香)相互对应。
黯淡窗纱,却下风帘护烛花。
“黯淡”:光线昏暗或色彩不鲜明。
“风帘”:风动的帘子。
“护烛花”:保护蜡烛不使其熄灭。
【赏析】
这首《减字木兰花》描绘了一个夜晚读书的场景。诗的开头两句“枕书睡熟,珍重月明相伴宿”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沉醉于书籍之中的情景。这里的“月明”不仅象征着宁静的夜晚,也暗示了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
接下来的“宝鸭金寒,香满围屏宛转山”则通过“宝鸭”和“香满”两个细节,营造了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气息。这种气味与视觉上的美感相结合,为读者营造出一个静谧而温馨的夜晚阅读环境。
“鸡人声杳,瑶井玉绳相对晓”则转换了场景,从室内的读书氛围过渡到了晨曦初现的时刻。这里的“鸡人”是指报晓的公鸡,而“瑶井玉绳”则暗喻着清晨的美好。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句的层次感,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时间流转的意境。
最后一句“黯淡窗纱,却下风帘护烛花”,则是对前文的总结与收尾。通过描绘窗户的微暗和风帘的轻轻落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习的执着。同时,“护烛花”这一细节也寓意着学者们在黎明前的寂静中,依然保持着对学问的追求和敬畏之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夜晚读书人的心境和对知识的热爱。它不仅仅是对夜晚读书场景的描绘,更是对学者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