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过苏台路。还又是、匆匆去。迅景流光容易度。鹭洲鸥渚,苇汀芦岸,总是消魂处。

苍烟欲合斜阳暮。付与愁人砌愁句。为问新愁愁底许。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

青玉案

十年三过苏台路。还又是、匆匆去。迅景流光容易度。鹭洲鸥渚,苇汀芦岸,总是消魂处。

苍烟欲合斜阳暮。付与愁人砌愁句。为问新愁愁底许。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

注释:

  1. 十年:指的是作者离开家乡后的时间跨度。
  2. 三过:表示作者频繁地经过这里。
  3. 匆匆去:形容作者离去时匆忙的样子。
  4. 迅景流光:指光阴迅速流逝。
  5. 鹭洲鸥渚:泛指风景如画的湖泊和岛屿。
  6. 苇汀芦岸:泛指芦苇丛生的地方和河岸。
  7. 消魂处:让人感到心醉神迷的地方。
  8. 苍烟:浓重的烟雾。
  9. 付与:给予。
  10. 砌:石阶。
  11. 为问新愁:询问新的忧愁是什么。
  12. 酒边:在饮酒时。
  13. 成醉:变得醉醺醺的。
  14. 成梦:变成梦境。
  15. 梦断前山雨:梦中醒来时,已是前山的细雨。

赏析:
此词描写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离别时的感伤。全词以“青玉案”为题,既暗示了这是一首咏物词,又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开篇“青玉案”,既是对作品的命名,也隐含着对家乡的怀念。十年来,作者已多次经过这里,每次都是匆匆而过。这里的“十年三过”不仅表明时间之长,更突出了作者对这个地方的熟悉和留恋。

接下来“迅景流光”,描绘了时光的短暂和易逝,强调了离别的突然和匆忙。这里的“迅景”和“流光”都是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而“容易度”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易逝。

“鹭洲鸥渚,苇汀芦岸,总是消魂处。”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苏台路上的美丽景色,这些地方都曾是作者心中难以忘怀的地方,每一次路过都会让他感到心痛和不舍。这里的“消魂处”更是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美景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苍烟欲合斜阳暮。”这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暗喻着离别的悲伤和无奈。而“付与愁人砌愁句”则表达了这些景物带给作者的无尽忧愁。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深沉的情感世界中。

最后“为问新愁愁底许。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这几句则是对前文的深化和拓展。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新的忧愁到底是什么?”这不仅是对过去情感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思考。同时,“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则描绘了一幅饮酒作乐、沉醉其中的画面,但最终却因梦醒而感到孤独和寂寞。这既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无奈的哀叹。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离别的感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