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褐轻装,狨鞯小队,冰河夜渡流澌。朔雪平沙,飞花乱拂蛾眉。琵琶已是凄凉调,更赋情、不比当时。想如今,人在龙庭,初劝金卮。

一枝芳信应难寄,向山边水际,独抱相思。江雁孤回,天涯人自归迟。归来依旧秦淮碧,问此愁、还有谁知。对东风,空似垂杨,零乱千丝。

高阳台

陈君衡游未还,周公谨有怀人之赋,倚歌和之

驼褐轻装,狨鞯小队,冰河夜渡流澌。朔雪平沙,飞花乱拂蛾眉。琵琶已是凄凉调,更赋情、不比当时。想如今,人在龙庭,初劝金卮。

一枝芳信应难寄,向山边水际,独抱相思。江雁孤回,天涯人自归迟。归来依旧秦淮碧,问此愁、还有谁知。对东风,空似垂杨,零乱千丝。

注释:

  • 驼褐(tuó gé):用驼毛或骆驼皮制成的衣服。
  • 轻装:轻松自在地出行。
  • 狨鞯(yōng jiàn):用狨革制成的马鞍。
  • 冰河:指冬天的河流结冰。
  • 流澌(sī):水流在石头上形成的冰块。
  • 朔雪:北方的雪花。
  • 飞花:飘落的花瓣。
  • 琵琶:一种乐器,这里指弹琵琶的人。
  • 凄凉调:悲伤、忧郁的调子。
  • 人:指作者自己。
  • 初劝金卮(zhī):初次劝饮美酒。
  • 一枝芳信:形容书信中的芬芳气息。
  • 相思:思念之情。
  • 天涯人:身在远方的人。
  • 秦淮碧:秦淮河的碧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人之作,通过描述自然景色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以景起,以景结,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驼褐轻装,狨鞯小队”,描绘出一幅驼褐色的衣物和狨革制成的马鞍组成的队伍行进在冰雪覆盖的河流上的景象。这里的“驼褐”与“狨鞯”都是古代服饰中常见的元素,暗示着出行时的轻便和随性。同时,“冰河夜渡流澌”则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险和寒冷,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基础。

次句“朔雪平沙,飞花乱拂蛾眉”,则转入对自然景物的具体描写。“朔雪”和“飞花”都带有强烈的季节特征,展现了冬日的寒冷景象。而“飞花乱拂蛾眉”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诗人自己的身上,似乎在说这些飞花仿佛也在拂动她的眉毛,增添了几分哀愁之意。

第三句“琵琶已是凄凉调”,则是诗人情感的转变。这里的“凄凉调”既是指琵琶的声音,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忧伤。这种转变可能是由于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也可能是因为某种不幸事件的发生。

接下来的句子“想如今,人在龙庭,初劝金卮”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对友人现状的担忧。这里的“龙庭”可能指的是皇帝的宫殿,也可能是指某种高位的象征。而“初劝金卮”则意味着诗人曾经劝说过朋友饮酒作乐,但现在却只能独自面对孤独。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绪。

最后两句“一枝芳信应难寄,向山边水际,独抱相思”则是对前文情感的深化。诗人想象中的朋友可能正处在困境之中,而她却无法通过书信向他传达自己的心意。因此,诗人只能独自在山水间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这种孤独感被诗人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身处他乡、内心孤独的诗人形象,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