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元祐六年,岁次辛未,九月丙戊朔,从表侄具位苏轼,谨以清酌肴果之奠,昭告于故太师衮国文忠公安康郡夫人之灵。
呜呼!轼自龆龀,以学为嬉。童子何知,谓公我师。昼诵其文,夜梦见之。十有五年,乃克见公。公为拊掌,欢笑改容。此我辈人,余子莫群。我老将休,付子斯文。再拜稽首,过矣公言。虽知其过,不敢不勉。契阔艰难,见公汝阴。多士方哗,而我独南。公曰子来,实获我心。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见利而迁,则非我徒。又拜稽首,有死无易。公虽去亡,言如皎日。元佑之初,起自南迁。叔季在朝,如见公颜。入拜夫人,罗列诸孙。敢以中子,请婚叔氏。夫人曰然,师友之义。凡二十年,再升公堂。深衣庙门,垂涕失声。白发苍颜,复见颍人。颍人思公,曰此门生。虽无以报,不辱其门。清颍洋洋,东注于淮。我怀先生,岂有涯哉。
颍州祭欧阳文忠公
维元祐六年,岁次辛未,九月丙戊朔,从表侄苏轼谨以清酌肴果之奠,昭告于故太师衮国文忠公安康郡夫人之灵。
呜呼!苏轼自童年起,以学为嬉。童子何知?谓公我师。昼诵其文,夜梦见之。十五年后,得以见到公。公为之拊掌欢笑,改容相待。此乃吾辈人,余子莫群。我老将休,付子斯文。再拜稽首,过矣公言。虽知其过,不敢不勉。契阔艰难,见公汝阴。多士方哗,而我独南。公曰子来,实获我心。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见利而迁,则非我徒。又拜稽首,有死无易。公虽去亡,言如皎日。元佑之初,起自南迁。叔季在朝,如见公颜。入拜夫人,罗列诸孙。敢以中子,请婚叔氏。夫人曰然,师友之义。凡二十年,再升公堂。深衣庙门,垂涕失声。白发苍颜,复见颍人。颍人思公,曰此门生。虽无以报,不辱其门。
【注释】
- 维:写作者。
- 元祐:宋神宗年号(1086-1094),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到黄州、惠州、儋州等地,后来被召回京任户部尚书等职。
- 辛未年:指苏轼在元丰六年(1083)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
- 丙戌:指苏轼在元祐二年(1087)被召还京师。
- 具位:表示恭敬的自称用语,意为“臣下”。
- 清酌:指酒。
- 昭告:公开宣布。
- 文忠公:欧阳修谥号文忠公。
- 安国:欧阳修字安国。
- 孺子:对年幼者的尊称。
- 师:指老师。
- 嬉:玩耍。
- 汝阴:欧阳修封爵汝阴侯(今属河南)。
- 大江:指长江。
- 淮海:指淮水和大海。
- 清颍:颍河,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
- 东注:向东流入。
- 岂有涯:哪有穷尽的时候。
这首诗是苏轼为了祭奠他已故的老师欧阳修而作。诗中苏轼回忆起了与欧阳修的师生情谊,表达了他对欧阳修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老师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