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阴生壑雨,野水学江流。
对屋见灯火,相望南渡头。
浮槎到高树,白鼋起沧洲。
变怪若不测,神功安能尤。
稍退见涯涘,及来痕沫收。
崩畴出白石,隐隐如博投。
水杨洗荒根,素发生古愁。
见此倏若化,故流还胶舟。
荒源不可诘,欲尽山云求。
观水
积阴生壑雨,野水学江流。
对屋见灯火,相望南渡头。
浮槎到高树,白鼋起沧洲。
变怪若不测,神功安能尤。
稍退见涯涘,及来痕沫收。
崩畴出白石,隐隐如博投。
水杨洗荒根,素发生古愁。
见此倏若化,故流还胶舟。
荒源不可诘,欲尽山云求。
译文:
在积阴的天气里,山谷中生出暴雨,荒野中的水流像江河一样流淌。
对面的房屋中,可以看到闪烁的灯光,那是人们向南渡河的地方。
一只木筏飘到了高高的树木上,白鼋从水中升起,出现在了宽阔的河洲上。
变化莫测的景色让人无法预测,这样的神奇力量怎能被怀疑呢?
稍稍后退,便能看到河岸边的浅水处,随着水流的回归,水面的泡沫也渐渐消失了。
崩塌的土地露出了白色的石头,隐约间像是抛掷在水中,激起了波纹。
水杨树洗净了枯黄的根部,展现出一种古老的忧伤。
看到这一切,我忽然觉得一切都仿佛消失了,就像流水回到了船上。
荒芜的原野是难以探索的,我带着对山间云雾的渴望,想要完全地探索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作者在观水时所引发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变迁的深刻感悟。首句“积阴生壑雨,野水学江流”开篇即描绘了雨后山谷的幽静和水流的自然流动。第二句“对屋见灯火,相望南渡头”则通过灯火与渡口的对比,展现了人间烟火与山水之间的和谐共存。接下来四句,分别描述了木筏、白鼋和水的波动等自然元素,这些元素虽然看似平常,却又蕴含着大自然的神秘与奥妙。最后三句则是对自然景观变化的描写,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体验。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并融入了对生命和自然的哲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