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鸿翻塞影。
怅悲秋人老,浑无佳兴。
鸣蛩问酒病。
更堆积愁肠,摧残诗鬓。
起寻芳径。
菊羞人、依丛半隐。
又岂知、虚度重阳,浪阔渺无归恨。
无定。
登高人远、戏马台闲,怨歌谁听。
香肩醉凭。
镇常是、笑得醒。
到如今何在,西风凝伫,冠也无人为正。
看他门、对插茱萸,恨长怨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中描述的重要意象筛选出来,并结合着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这样既能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能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征鸿翻塞影”的意思是:远飞的大雁映入边塞的苍茫秋色。
“怅悲秋人老,浑无佳兴”的意思是:秋天让人悲凉,人又老了,没有什么兴致去赏菊饮酒。
“鸣蛩问酒病。更堆积愁肠,摧残诗鬓”的意思是:蟋蟀声声催人老,借酒消愁愁更愁,愁绪缠人,摧折了诗人的鬓发。
“起寻芳径。菊羞人、依丛半隐”的意思是:起身去寻那菊花盛开的小径上,只见菊花羞怯地半掩在花丛中。
“又岂知、虚度重阳,浪阔渺无归恨”的意思是:难道我们不知道是徒然度过重阳佳节吗?这无边的江水啊渺茫得没有一点归家之望。
“无定。登高人远、戏马台闲,怨歌谁听”的意思是:不知何处是归途?登高之人远离故乡,在戏马台闲坐空叹,谁能听到我的哀怨之声呢?
“香肩醉凭。镇常是、笑得醒”的意思是:沉醉于美酒之中,她总是笑到自己神智不清。
“到如今何在,西风凝伫,冠也无人为正”的意思是:如今到哪里去了呢?西风吹冷,只有那空空的花帽没人戴。
【答案】
译文
大雁飞过边塞(征鸿翻塞影)映衬着凄凉的深秋景象。
秋天使人悲伤(惆怅悲秋人)、人已老去,毫无兴致去观赏菊花、品鉴美酒。(怅悲秋人老,浑无佳兴)
蟋蟀声声催人衰老(鸣蛩问酒病),借酒解愁却愁更深,愁情缠绕着诗人的头发。(更堆积愁肠,摧残诗鬓)
起身去寻那菊花盛开的小径上(起寻芳径),只见菊花羞怯地半掩在花丛中(菊羞人、依丛半隐)。
又哪里知道我们是白白地度过重阳佳节?(又岂知、虚度重阳)无边的江水啊渺茫得没有一点归家之望。(渺无归恨)
登高之人远离故乡(登高人远),在戏马台闲坐空叹,谁能听到我的哀怨之声呢?(登高人远、戏马台闲)
美人醉酒时常常笑到自己神智不清。(香肩醉凭。镇常是、笑得醒)
如今我到哪里去了呢?(到如今何在)
西风吹冷,只有那空空的花帽没人戴。(西风凝伫,冠也无人为正)
赏析:
这首词写一位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文人的感伤情绪。词中以景起,由“征鸿翻塞影”引出深秋时节。作者面对萧瑟秋景,想到自己已进入暮年,而功业未成,心中自然涌出一股悲凉之感。这种情绪贯穿全篇,成为全词的主调。
“怅悲秋人老,浑无佳兴”二句,紧承首句而来,说悲秋的人老了,本来就没有什么兴致去赏菊、品酒,何况又加上心情郁闷不畅快!“鸣蛩问酒病,更堆积愁肠,摧残诗鬓”,这三句进一步抒写作者因悲秋而产生的愁苦之情。蟋蟀的呜叫似乎在问他:“你因什么心情不好?”他借酒浇愁愁更愁;愁情缠绕着他的头发,使他无法解脱。
“起寻芳径。菊羞人、依丛半隐”两句,写作者起身去寻那菊花盛开的小径上,只见菊花羞怯地半掩在花丛中。这一句既写出了菊花的羞涩神态,又暗含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又岂知、虚度重阳,浪阔渺无归恨”三句,写作者感叹自己白白地度过了重阳佳节。他想到无边的江水,渺茫得没有一点归家的希望。这几句既是对自己无可奈何、无所寄托的感叹,也是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叹息。
下阕从侧面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无定。登高人远、戏马台闲,怨歌谁听”四句,写作者登上高处眺望远方,看到远处的戏马台空荡荡的,不禁发出一声长叹,但无人倾听他的怨恨之声。这四句既表现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也表现了他孤独无助的心情。
“香肩醉凭。镇常是、笑得醒”两句,写美人醉酒时常常笑到自己神智不清。这一句既写出了美人的憨态可掬,又反衬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
写美人离去后的空虚无聊,暗示了作者自己的身世飘零、无处归宿的悲哀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