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萝天际卷。
负破箬残包,孤吟须倦。
匡君翠眉展。
定别来还识,画中人面。
陶碑米砚。
几雨剔、烟挲寻遍。
拂微茫、帆树斜阳,袖底蠡湖杯浅。
曾见。
九屏送鹤,三峡飞虹,五峰回雁。
秋疏磬断。
云箐外,一筇远。
但风流巾屐,社莲散久,蒲笋谁供行馔。
好归来、栖梦南屏,夜窗横卷。
瑞鹤仙 题六舟上人庐山行脚图
万萝天际卷。
负破箬残包,孤吟须倦。
匡君翠眉展。
定别来还识,画中人面。
陶碑米砚。
几雨剔、烟挲寻遍。
拂微茫、帆树斜阳,袖底蠡湖杯浅。
曾见。
九屏送鹤,三峡飞虹,五峰回雁。
秋疏磬断。
云箐外,一筇远。
但风流巾屐,社莲散久,蒲笋谁供行馔。
好归来、栖梦南屏,夜窗横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庐山行脚图,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万萝天际卷”,描写了庐山行脚图的景象,万萝是指无数藤萝覆盖在山峰之间,如同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第二句“负破箬残包,孤吟须倦”,诗人描述了自己带着破旧的竹筐去庐山行走,因为旅途劳顿,已经感到疲倦。这里运用了“负”、“须”等动词,展现了诗人的艰辛和孤独。
第三句“匡君翠眉展”,诗人称赞画中的人的眉毛像翠绿色的山岭一样美丽。这里的“匡君”可能是一种比喻,指代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对画家的赞赏。
第四句“定别来还识,画中人面”,诗人表达了对画中人的记忆,即使离别之后也依然记得她的脸庞。这里的“定”字表现了诗人对这幅行脚图的情感依赖。
接下来的几句都是诗人对画中人的描述,如“陶碑米砚”指的是陶渊明的碑文和米色的砚台,象征着画中人的清高品格;“几雨剔、烟挲寻遍”,则描绘了诗人在寻找画中人时的辛苦和耐心。
最后两句“拂微茫、帆树斜阳,袖底蠡湖杯浅”则是对画中人行旅生活的想象,她可能在湖边饮茶,看着斜阳下的帆船,感受着湖面的涟漪。这里的“薄”字形容酒水味道清淡。
整首诗以庐山行脚图为背景,通过对画中人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