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首亭空,劝君休堕羊碑泪。
宦游如寄。
且伴山翁醉。
说与鲛人,莫解江皋佩。
将归思。
晕红萦翠。
细织回文字。
点绛唇
岘首亭空,劝君休堕羊碑泪。
宦游如寄。
且伴山翁醉。
说与鲛人,莫解江皋佩。
将归思。
晕红萦翠。
细织回文字。
【注释】
点绛唇:即《水调歌头》,又名《南乡子》《惜别词》。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四句,下片六句。前两句写送别的情事。“岘首”,指岘首山。晋时王衍为荆州刺史,登岘山而叹曰:“时不可再得,吾老矣。”遂绝食而死。后人因以“岘首”代指官署。“羊碑”,相传汉光武帝建武中,渔阳张堪为渔阳太守,在任期间,百姓都安居乐业。后汉室倾覆,他隐居于泽中,临行留一碑文,言“忍饿避贼,安穷达命”。后人因此称官吏为“羊碑”。后两句用典,写宦游生涯的辛酸。
寄:寄迹,寄身。
山翁:指山简,晋朝大臣,字伯仁,曾任广汉太守。
鲛人:传说中居住在海中的鱼类,能吐气成珠。
江皋:指江边。佩:玉佩。
归思:指思归之情。
晕红萦翠:形容女子的眉色。
细织:指绣工细致。
【赏析】
全词是作者送别友人时所写。起句先以王夷甫(王衍)故事作比兴,劝友人不要再堕羊碑之泪;次句直写友人宦游在外,寄迹天涯、寄身他乡,有似王夷甫那样寄迹于外,不能归返;第三句用“山翁”作比,劝友人不要像山简一样,隐居山林;第四句又用鲛人作比,劝慰友人不要像鲛人吐出的珠子一样,被江水冲走,永远无法回归故乡。结句则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此词用语精练,寓意深远,风格清新隽永,为宋词中名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