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书军吏日相随,心在喧哗旨趣卑。
明月夜吟无意绪,白云秋约笑羁縻。
宛陵古寺经游少,叠嶂名楼眺望迟。
堪重高人陈处士,不来寻访已多时。

【注释】

①簿书:文书。军吏:军队中的官吏。相随:相互伴随。旨趣:旨趣是诗的主旨。卑:低,不高尚。

②明月夜吟:指在月夜里吟诗。无意绪:没有心思。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③白云秋约笑羁縻:白云,指白云山。秋约,指秋天的约会。笑羁縻,指笑自己被囚禁拘束。

④宛陵古寺:在今江苏省宜兴县西南。经游:游览。经,经过。

⑤叠嶂(zhàng):高耸的山峦。名楼:有名的楼台。眺望迟:观望的时间很长。

⑥堪重:值得重视。高人:有才华的人。陈处士:作者的朋友。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五年(746),是诗人寄给朋友陈处士的一首五绝。前四句写诗人因忙于军务,无暇顾及友人陈处士,只好以明月夜吟来寄托思念之情;后四句则写自己因久未访友,只能遥望白云山下,感叹自己被囚禁的困境。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叹不能如愿的情怀。

首联“簿书军吏日相随,心在喧哗旨趣卑。”起笔就点出自己身处军务之中,终日与簿书、军吏相伴,内心充满喧嚣和无聊。这里的“簿书”指的是官府的各种文书工作。诗人身处军中,自然少不了处理军务,而“簿书”正是其中的一种。然而,这些繁重的公务却并没有使诗人感到快乐,相反,它们消磨掉了他原本应该拥有的热情和志向。这一句中,“心在喧哗旨趣卑”是对诗人心境的描绘。这里用“心在”二字,表明诗人虽然身处喧嚣之中,但心中却是一片宁静。然而,这种宁静却无法掩盖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因此,尽管他努力让自己沉浸在忙碌之中,但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空虚和失落感。

颔联“明月夜吟无意绪,白云秋约笑羁縻。”紧承上联而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宁静的夜晚,他独自一人在月光下吟诵着诗句,试图寻找一丝慰藉和解脱。然而,他的心情却并不轻松,反而更加沉重。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好友陈处士此时一定也在想念着他,而他却无法亲自去拜访他,只能在远方默默地祝福他的平安。这里的“无意绪”指的是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失落感,而“笑羁縻”则是他对自身处境的一种自嘲。这一句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深夜吟诗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渴望以及因不能如愿而感到的遗憾和无奈。

颈联“宛陵古寺经游少,叠嶂名楼眺望迟。”“宛陵古寺”指的是位于宜兴县西南的一座古老寺庙,它见证了诗人曾经在这里度过的时光。然而,如今他已经很少再去那里游玩了,可能是因为繁忙的军务让他无暇顾及其他娱乐活动。而“叠嶂名楼”则是指那些有名的高楼大厦。诗人站在这样的高处眺望远方,不禁感叹时间过得太慢了。这里的“经游少”意味着诗人已经很久没有去过那个曾经熟悉的环境了,而“眺望迟”则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一句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名楼高处眺望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尾联“堪重高人陈处士,不来寻访已多时。”最后两句是诗人表达自己对陈处士的思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里提到“堪重”,意味着诗人认为陈处士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他的才华和品德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效仿。然而,他也明白自己因为忙碌的军务而无法亲自去拜访陈处士,甚至已经很久没有去过那里了。因此,他深感遗憾和愧疚。这一句中,诗人通过表达对陈处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错过拜访机会的自责和悔恨,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过去的怀念。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与陈处士之间关系的描绘,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