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相送思依依,正是红莲菡萏时。
行色迎秋清似画,别情因景化为诗。
人离湖水南边岸,蝉听槐花北向枝。
天子文明是何地,丹霄岐路莫生疑。
【注释】
安仪凤:唐代诗人,字凤翔。宣城:今安徽宣城县,在宣城的南边,即南岸。红莲菡萏:荷花。菡萏:荷花别名。行色迎秋清似画:形容秋天的景色如画。别情因景化为诗:离别之情寄托在景物之中变成诗歌。天子文明是何地:天子文明之地是指京城。歧路:岔路口。莫生疑:不要怀疑。
【赏析】
此为送别诗,写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情景以及离别之苦,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全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意境清新,富有诗意。
首句“宣城相送思依依”,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点明了送别的原因。宣城,指诗人所在的地方。相送,指朋友之间的相互赠送礼物或送别。依依,形容留恋不舍的心情。
次句“正是红莲菡萏时”,描写了送别的时间和环境。红莲菡萏,荷花的别称。此时,正值荷花盛开的季节。
三句“行色迎秋清似画”,进一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行色,指行人的容貌。迎秋,迎接秋天的到来。清似画,形容秋天的景色如同画卷一般美丽。
四句“别情因景化为诗”,表达了诗人离别之时的情感。离别之情寄托在景物之中变成诗歌,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感情。
五至八句,诗人通过描写离别时的景物和情感,进一步渲染了送别的气氛。人离湖水南边岸,指朋友离别后,诗人独自站在南岸望着远方。蝉听槐花北向枝,指夏天到了,蝉儿在北边的树枝上鸣叫,而槐树的花朵飘落在地上。天子文明是何地,丹霄岐路莫生疑,指皇帝所在的城市(天子所居),岐路,指岔路口。
这首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意境清新,富有诗意。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将离别之情融入景物之中,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