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驿树连理枝,西庙丛篁十丈围。
堪将轻素命人画,赍为方物归京师。
公署石楠圆似盖,画楼北面当厅桧。
桐溪怪石胜太湖,贱如泥土无人爱。
天生弥材地且卑,空山老朽人不知。
人不知,睦州右史作歌词。
【注释】
东郊:京城东面的郊区。驿树:指驿站旁的树木。连理枝:古时认为连理树枝上结的果实是神果,能辟邪治病。
西庙:指西郊的庙宇。丛篁:密生的竹林,也泛指竹。
轻素:指竹子。命人画:让人画。赍(jī)为方物:作为贡品。京师:京城。
公署:官府。石楠:即朴树,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小而白。圆似盖:像伞一样圆圆的。
画楼:绘有彩画的楼房。北面:指北边。当厅:正对着厅堂。桧(guì):柏树的一种,长在两山之间的沟谷里。
梧桐溪石怪:形容桐溪中的怪石。太湖石奇秀,故称。弥材:大材。弥,通“美”。地且卑:指地势低平。
空山老朽:形容石头年深月久,风化剥落。人不知:没有人赏识。睦州右史:作者自注,指睦州的右司谏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小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夸张和对比手法,把桐溪一带的景色刻画得惟妙惟肖。
首句“东郊驿树连理枝”,描绘了桐溪驿道边的树木,树枝相连如连理枝,形象地表现了树木茂密、郁郁葱葱的特点;次句“西庙丛篁十丈围”,描绘了西郊庙旁的竹林,竹林高大茂盛,犹如一道绿色的屏障。这两句诗通过写树、写竹,为下文的写石头做了铺垫。
第三句“堪将轻素命人画”,“轻素”指竹子。意思是说,这样的美景,值得让人们去绘画。这句的意思是说桐溪的美丽,值得人们去赞美;同时也点明了这首诗的主旨——赞美桐溪。
第四句“赍为方物归京师”,意思是这些美丽的事物,被人们当作贡品带回京城。这里的“方物”就是特产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桐溪的风景,被人们带到了京城,让京城的人们也能欣赏到它。
第五至七句是对桐溪美景的具体描写。其中“公署石楠圆似盖”一句是写桐溪中石楠树的特点。石楠树生长在桐溪边,树干粗壮,枝叶茂盛,仿佛一把大伞一样,给人一种遮天蔽日的感觉;“画楼北面当厅桧”一句则是写松树的特点。松树生长在桐溪边,枝叶茂盛,如同一座座小亭子矗立在那里,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第八句“桐溪怪石胜太湖,贱如泥土无人爱。”是说桐溪的怪石胜过了太湖的太湖石,但却被人忽视,就像泥土一样无人问津。这里的“胜”是胜过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桐溪的景色比不过太湖,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虽然人们忽视了这些美景,但却不能否认它们存在的价值。
第九句“天生弥材地且卑,空山老朽人不知”,是说桐溪的地形虽然不高大,但却有着丰富的资源;虽然地处偏僻,但却有其独特的韵味。这里的“弥”是大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尽管桐溪的地形不高大,但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尽管桐溪地处偏僻,但却有着独特的韵味。
最后一句“人不知,睦州右史作歌词”,是说虽然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桐溪的美景,但却有一位名叫睦州右史的人创作了一首赞美桐溪的歌词。这里的“睦州右史”是诗人自注的名字,表示诗人是在自谦地说出这番话的。这句的意思是说,虽然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桐溪的美景,但仍然有一些人能够发现它的美好之处,并为之创作出美妙的歌曲。
这首诗通过对桐溪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桐溪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观,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