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落岩题宴寂高,旋添香火挂青袍。
霜头不惧九侯剑,雪臂应□二祖刀。
月照瓦棺服虎兕,风吹石室啸猿猱。
檐前旧雨天花处,循想眉间两白毫。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郢。

诗句释义:

  1. 洒落岩题宴寂高,旋添香火挂青袍。
    “洒落”可能意味着某种形式的释放或解脱。在这里,它可能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岩塔(佛塔)上的题词可能是为了纪念或祈求某种精神性的提升。”宴寂高”可能指的是一种平静或安宁的状态。而”旋添香火挂青袍”则可能表示在这座佛塔之前已经有人在此地进行过宗教仪式,或者这里是一个经常被人们用来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
  2. 霜头不惧九侯剑,雪臂应□二祖刀。
    这里的”霜头”可能是指寒冷的天气。”九侯剑”是一种古代的武器,据说是由周武王铸造,后来被用作赏罚的工具。”雪臂”则可能是指穿着白色衣物。这句话可能是在形容某种坚定或勇敢的态度,或者是在描绘一幅冰天雪地的景象。”应□二祖刀”则可能是在引用佛教中的两位重要人物——达摩和慧可。这两位人物都与佛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被尊为禅宗的始祖。
  3. 月照瓦棺服虎兕,风吹石室啸猿猱。
    “瓦棺”可能是指用瓦片制成的棺材。”服”在这里可能有多重含义,包括服用、制服等。”虎兕”是一种猛兽的象征,常用来代表危险和强大的力量。”石室”则可能是指山洞或岩石构成的洞穴。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种神秘或超自然的力量,或者是在描绘一幅充满挑战和危险的环境。
  4. 檐前旧雨天花处,循想眉间两白毫。
    “檐前旧雨”可能是指建筑物的屋檐下曾经有过雨水积聚。”天花处”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如寺庙内的佛像或壁画等。”循想”在这里可能是指回忆或思索。”眉间两白毫”则是在描述一种特殊的佛教修行方法或状态,即修行者在闭眼冥想时,可以看到自己眉毛之间的白色毛发。这可能象征着修行者已经达到了某种精神境界或觉悟。

译文:

  1. 洒落在山岩上的佛塔上题着宴静高深的字句,随后又增添了香火和青袍。
  2. 面对严寒,霜冻依然不怕九侯之剑的锋芒,就像雪覆盖的手臂可以抵挡二祖的双刀。
  3. 月光照耀下,瓦棺中的人似乎能够制服凶猛的动物;风吹过石头的缝隙,仿佛能听到猿猱的啸声。
  4. 在建筑的檐前,曾经有过往的雨点落下,而在那个地方,我仍然能够回想起那些白毫般的修行者眉间的智慧之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佛塔的景色以及其中蕴含的宗教和文化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于宗教修行和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诗中使用了很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霜头”、“九侯剑”、“雪臂”和“二祖刀”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氛围。此外,诗歌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层次,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