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阑观四远。
近有客登临,故相磨难。
山形欠舒展。
小峰峦云树,晦明更变。
江淮楚甸。
又何曾、分明在眼。
但临深、自觉身高,未可便名博见。
休辨。
吾心乐处,不要他人,共同称善。
痴儿浅浅。
因他谩说一遍。
问还知宴坐,回光收视,大地河山尽现。
待于中、会得些时,举觞奉劝。

这首诗是南宋文学家陆游的一首词。全词以“嘲博见楼”为题,通过对博见楼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词的上片描绘了博见楼的壮丽景色。“倚阑观四远”,通过“倚阑”这一动作,展现了诗人站在楼台上俯瞰四周的情景。接着,“近有客登临,故相磨难”,这里的“近有客登临”指的是诗人自己登上楼台,而“故相磨难”则暗示了诗人对登楼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的态度。

词的下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山形欠舒展”意味着自然界的事物总是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需要不断地努力才能达到完美。“小峰峦云树,晦明更变”进一步描绘了这种不稳定的状态,指出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能引发巨大的变化。

词的下片转向对人类社会的观察。“江淮楚甸”指的是中国南方地区,而“何曾、分明在眼”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地区虽然熟悉但仍然无法完全掌握的感觉。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理解。

词的下片转向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但临深、自觉身高,未可便名博见”意味着尽管我们可能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实际上我们仍然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成长和进步的深刻认识。

在词的结尾部分,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休辨,吾心乐处,不要他人,共同称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而不是盲目地追求他人的认同。这是诗人对于个人自由和个人独立的强调。

词的尾句:“痴儿浅浅。因他谩说一遍。问还知宴坐,回光收视,大地河山尽现。”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智慧的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我们可能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所困扰,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学习和思考来获得真正的智慧。

这首词通过对博见楼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自由和个人独立的重视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于智慧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