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京蒙福近,相国偃藩初。
瓮熟中斋酒,厨鲜上客鱼。
高怀日萧散,外物久驱除。
犀首无妨饮,宣尼或饭疏。
林凋疑野阔,荷罢似池虚。
此乐凭谁辨,须烦藻思馀。

【译文】

京城近郊,皇帝赐福,朝廷重臣刚刚被授官为相国,开始享受荣华富贵。

宫廷里酿熟了中斋酒,厨房中准备了上等的鱼宴。

高远的志向日久已变得萧散疏朗,世俗的外物久已不再萦扰。

即使是犀首(指权贵)也无妨饮酒,即使是孔子(指儒家学者)也会吃素。

林园凋零疑似荒野,荷叶落尽好似池水空阔。

如此欢乐究竟凭谁辨别,只有借助丰富的文采才说得清。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从“九日”这一特定节日入手,借以抒发自己对当朝政治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帝京蒙福近,相国偃藩初。”写诗人在京城受到皇帝的恩宠,开始享受荣华富贵。这里的“帝京”,指的是长安;“相国”,指宰相;“近”、“初”,表示时间上的接近、开始的意思。“蒙福”,即受宠,指皇帝的赏识;“偃藩”,“偃”是停止的意思,这里指结束军职,闲居无事。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因受皇帝赏识而开始享福的情况。

颔联“瓮熟中斋酒,厨鲜上客鱼。”写宫中的酒席和鱼宴,表现出诗人在皇宫中过着优裕的生活。“中斋酒”,指宫中自酿的酒;“上客鱼”,指供皇上享用的鱼。“瓮熟”、“厨鲜”表明生活之安逸,“中斋酒”、“上客鱼”表明生活之豪华。

颈联“高怀日萧散,外物久驱除。”“高怀”,高远的怀抱;“萧散”,形容人洒脱、不拘小节;“外物”,指名利、地位等身外之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山林的向往。诗人用“高怀日萧散,外物久驱除”来表达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他厌倦官场生活,渴望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摆脱身外的名利和地位的束缚。

尾联“犀首无妨饮,宣尼或饭疏。”“犀首”,“犀牛角”之意,指权贵;“宣尼”指孔子;“饭疏”,“吃粗粮”的意思。这里用“犀首”“宣尼”来形容那些权贵人物,表示他们并不妨碍饮酒,甚至可以吃粗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权贵们的不屑一顾。他认为即使权贵们也不能妨碍他饮酒,甚至可以像孔子一样吃粗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权贵们的不屑一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通过对九日佳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富有韵味和感染力。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山林生活的美好与官场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