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征鸿东去水。
几重别恨千山里。
梦绕绿窗书半纸。
何处是。
桃花溪畔人千里。
瘦玉倚香愁黛翠。
劝人须要人先醉。
问道明朝行也未。
犹自记。
灯前背立偷弹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渔家傲·赠鼎湖官妓》的原文。下面是诗句和译文,以及对关键词的解释:
第一句:西去征鸿东去水。
- 注释: “西去”指西边的飞鸟;“东去”指东方的流水。
- 赏析: 这句表达了离别的凄凉和不舍,同时也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景致,使情感与自然景象交融在一起。
第二句:几重别恨千山里。
- 注释: “几重”表示许多层次或程度;“千山里”暗示着远隔千山的思念。
- 赏析: 这句表达了深深的别离之苦,将离愁别绪比作千山之隔,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内心的痛苦和哀怨。
第三句:梦绕绿窗书半纸。
- 注释: “绿窗”指绿色的窗户;“书半纸”意味着书页上只有一半被翻动,意味着心事重重难以入眠。
- 赏析: 这句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不断翻阅着书信,但因心事重重而无法入睡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第四句:何处是。
- 注释: “何处是”询问的是心中的迷茫之处。
- 赏析: 这句表达了对对方所在位置的困惑和不确定感,增添了几分迷茫和不安。
第五句:桃花溪畔人千里。
- 注释: “桃花溪畔”指的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人千里”意味着身处千里之外,相隔遥远。
- 赏析: 这句描述了两人相隔遥远,只能通过书信传达相思之意。这里的桃花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期待,也暗示了一种距离带来的美好幻想。
第六句:瘦玉倚香愁黛翠。
- 注释: “瘦玉”用来形容女子的体态纤细;“倚香”形容女子依靠在香气中;“愁黛翠”则指的是女子脸上的忧愁之色。
- 赏析: 这句通过对女子的描写,展示了她因相思而憔悴的形象,以及她内心深处的忧郁和不安。
第七句:劝人须要人先醉。
- 注释: “劝人”意为劝慰;“须”表示必须要;“人先醉”意思是让对方先醉,以此忘却烦恼。
- 赏析: 这句表达了一种劝慰的方式,即通过醉酒来减轻相思之苦,但同时也反映了双方之间深厚的情感。
第八句:问道明朝行也未。
- 注释: “问”意为询问;“道”在这里是说的意思;“明朝”表示明天;“行也未”意味着是否已经出发或准备出发。
- 赏析: 这句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询问对方是否准备好明天出发,体现了对未来行程的关心和牵挂。
第九句:犹自记。
- 注释: “犹自”表示仍然;“记得”意味着记住。
- 赏析: 这句表达了一种回忆和怀念的情感,即使时间过去,那份记忆依然深刻地留在心中。
第十句:灯前背立偷弹泪。
- 注释: “灯前”指的是在灯光下;“背立”是指站立的姿态;“偷弹泪”意味着偷偷地哭泣。
- 赏析: 这句描绘了一个人在孤独中默默流泪的场景,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强烈的思念之情。
综合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离别之痛、相思之苦的深切感受。诗中的关键词“瘦玉”、“桃花溪畔”、“醉”、“明朝行也未”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加深了读者对于人物情感的理解。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感情和优美的艺术手法,成功地传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