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当年尚草庐,南阳谁识卧龙居。
舍人自是出世佛,学子犹呼行秘书。
视草似闻虚翰苑,追锋看即近郊墟。
论思好为苍生计,莫学辛毗谩引裾。
与韩子苍别久忽邂逅于临川遭时乱离道旧感叹子苍有诗见赠次韵奉呈二首 其一
诗句释义:
- “三顾当年尚草庐”:回忆起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仍然找不到他。
- “南阳谁识卧龙居”:南阳的谁能识别出诸葛亮的隐居之所?
- “舍人自是出世佛”:舍人(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位出世的佛教徒。
- “学子犹呼行秘书”:学者们还称呼诸葛亮为行秘书,即执行秘书的职责。
- “视草似闻虚翰苑”:看着草稿似乎听到虚翰苑的声音。
- “追锋看即近郊墟”:追逐着锋芒,看到近郊的废墟。
- “论思好为苍生计”:谈论思考喜欢为诸葛亮谋划。
- “莫学辛毗谩引裾”:不要学辛毗那样空谈而不行动。
译文:
回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仍无法找到他的情景。在南阳谁能识别出诸葛亮的隐居之地?舍人本身就是一位出世的佛教徒,学者们还称呼他为行秘书,即执行秘书的职责。看着草稿似乎听到虚翰苑的声音。追逐着锋芒,看到近郊的废墟。谈论思考喜欢为诸葛亮谋划。不要学辛毗那样空谈而不行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未能找到的情况,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华和智慧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和担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回顾,也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