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草连云万木风,天高灭没见孤鸿。
夕阳人散酒旗下,远浦船归渔笛中。
兀兀松窗翻蠹简,垂垂蓬鬓飒霜丛。
自怜世味谙来惯,已觉忘辛似蓼虫。
【注释】
衰草:指枯黄的草木。万木风:形容风吹动着无数的树木。天高:天空高远。见孤鸿:看见一只孤独的大雁在天上飞过。夕阳:太阳落山时。人散酒旗:人们纷纷离去,只剩下酒旗随风飘扬。远浦:远处的水边。船归渔笛:渔船归来,船上响起了渔夫的笛声。兀兀:形容人孤独的样子。松窗:用松树做的窗户。蠹简:被蛀的竹简。垂垂:形容人的发白。飒霜丛:像霜一样的鬓发。蓼虫:即知了,古人以蓼虫为知了的别名。
【译文】
衰草连天漫无边际,万木萧疏,只有大雁在空中飞翔。夕阳西下,人们散去,酒旗随风飘荡。远远水边,渔船归来,渔夫唱起了渔歌。孤独的人坐在松窗前翻看书简,白发苍苍,鬓发像霜一样。我自怜世间事已谙熟,所以不觉得辛苦如同秋天的蓼虫。
【赏析】
《晚兴》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是他晚年退居成都浣花溪畔时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对世事和人生的感慨。首联写日暮天高时的景象,点明时间是傍晚;颔联写人们离去后,只剩下酒旗在风中飘扬;颈联写孤独的人坐在松窗前翻看书简;尾联写白发苍苍,鬓发像霜一样。全诗语言凝炼,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此诗首联写景,描写了一幅辽阔的自然画面。“衰草连云”写出了草的颜色,也暗示了时间已到冬天,“万木风”则描绘出了风吹过后的景象,使人感到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天高灭没见孤鸿”,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空旷、寂寥的氛围。“孤鸿”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鸟,常常用来象征孤独、寂寞或悲伤之情。这里用它来比喻作者自己,表明自己正处在一种孤独的状态之中。
第二联进一步描述了日暮时分的情景。“夕阳人散酒旗下,远浦船归渔笛中。”这里,作者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人们离去、酒旗飘扬的画面。“远浦船归渔笛中”则描绘出渔民回家的途中,他们一边划船一边吹着笛子的场景。这些细节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与首联的空旷、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联进一步描绘了孤独的人在松窗前翻看书简的情景。“兀兀松窗翻蠹简,垂垂蓬鬓飒霜丛。”这两句描述了一个孤独的读书人在松窗前翻看着书简的情景。他的头发已经斑白,像是被霜打过一般。这个形象既表现了他孤独的性格,也表现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第四联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孤独的人的内心世界。“自怜世味谙来惯,已觉忘辛似蓼虫。”这两句表达了他对世事的理解和体会。他觉得自己已经习惯了世间的种种滋味,因此不再觉得辛苦,就像秋天的蓼虫一样,忘记了痛苦和烦恼。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但通过对景色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诗中的“孤鸿”、“远浦船归”、“松窗”、“白发”、“霜丛”、“蓼虫”等意象都富有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