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江天意已浓,化机先下隔年功。
明吞夜后梅花月,狂弄春前柳絮风。
清悟胸襟吟更逸,寒惊毛骨醉还空。
渔蓑归去岂其乐,相贺惟闻田舍翁。
【译文】
雪,云上江天意已浓,化机先下隔年功。
明吞夜后梅花月,狂弄春前柳絮风。
清悟胸襟吟更逸,寒惊毛骨醉还空。
渔蓑归去岂其乐,相贺惟闻田舍翁。
【注释】
- 诗中的“云上江天”指的是云雾笼罩的江面之上,形容天空之高远和景色之美丽。“意已浓”则表现了诗人对这一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浓厚情感。
- “化机”指的是自然的变化和生机,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先下”表示这种变化和生机比往年更早地到来。
- “梅月”指的是冬末春天初时盛开的梅花时节,“梅花”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象征坚韧、纯洁和高洁的植物之一。
- “柳絮”指的是春天柳树飘落的细长柳絮,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狂弄”则表达了柳絮随风飞舞的姿态,给人一种轻盈、自由的感觉。
- “清悟”指的是清明的心境或境界,“吟更逸”则表现了在清明心境下更加超凡脱俗的吟唱。
- “寒惊”指的是寒冷天气中感受到的惊吓或刺激,“毛骨”则是形容毛发和骨骼的感受,“醉还空”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得到净化的状态。
- “渔蓑归去”指的是渔夫收起渔具回家的景象,“岂其乐”则表现出对渔夫生活的羡慕或感慨。
- “田舍翁”指的是农村的普通农民,“相贺”则表达了相互庆贺的意思,可能是因为农事的丰收或其他值得庆祝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通过对云、江天、梅花、柳絮、清明心境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韵味。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追求精神境界的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