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吟人去几年馀,今日孤山始是孤。
疏影暗香虽更在,应随闲物落平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要点,形成答案。首先明确这是一首七绝,全诗为四句。第一句是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第二、三句是写自己虽然隐居山林,但并不孤寂,与世无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格;第四句是说即使有疏影暗香,也不过是闲物而已,不能与世共处。最后一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即使有疏影暗香,也只能落于荒草野蔓之中,无法与世人相处。

注释:

①和靖山:指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以隐逸著称,卒年六十二岁。死后谥“和靖”。

②人去:谓自己已离去。

③孤山:地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西北。《太平寰宇记》引《南齐书》:“吴时有西晋尚书令张华,字茂英,尝赋诗云:‘蝉鸣桑树颠,果熟一鸟先食。’后人遂名其地为‘西子’。”后因称西湖为西子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孤山。

④更:仍然。

⑤应:应当。

⑥闲物:指无用之物。

⑦芜:荒芜。

赏析:

这首诗是林逋晚年的作品。林逋一生好学善文,尤工于诗,著有《逍遥游》《包拯传》《风入松》等词。他自筑室植梅,不喜俗交,虽居官亦未尝一日离其居所。《和靖山居》,即林逋隐居孤山时的所作。

首句点明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厌倦的情绪。

颔联进一步表明诗人不慕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诗人虽然隐居山林,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格。

颈联用典抒情,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孤芳自赏的情感。

尾联抒发感慨。诗人虽然有疏影暗香,但也仅仅是闲物而已,不能与之相伴,只能落于荒草野蔓之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以及对于世事的无奈之感。

【答案】

高吟人去几年余,今日孤山始是孤。疏影暗香虽更在,应随闲物落平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