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邂逅春闱中,子未及壮文何雄。
淡书名姓青云旁,天风吹我襟怀香。
巨源耻作寻常流,洪涛忽驾西江秋。
剽窃袭蹈非子情,伯乐一睨人皆惊。
乃更退托多楚狂,谓我有感潭中央。
腰间跃去为龙藏,斗牛下接亭亭光。
尝言文章气所寓,养气未及柔与刚。
乌能发露与剑比,而不与我非其长。
红尘丹汉不足较,傥来勿使心常忙。
安得小艇剑溪上,与子邂逅飞双桨。
满溪烟雨芦花春,渔人一曲声无尘。
夜明潭上人初静,神明欲腥奸与佞。
宝气深盘盘不得,直上群阴俱失色。
此时与子同行藏,倚楼人往空斜阳。

酬程忠彦见赠

与子邂逅春闱中,子未及壮文何雄。

淡书名姓青云旁,天风吹我襟怀香。

巨源耻作寻常流,洪涛忽驾西江秋。

剽窃袭蹈非子情,伯乐一睨人皆惊。

乃更退托多楚狂,谓我有感潭中央。

腰间跃去为龙藏,斗牛下接亭亭光。

尝言文章气所寓,养气未及柔与刚。

乌能发露与剑比,而不与我非其长。

红尘丹汉不足较,傥来勿使心常忙。

安得小艇剑溪上,与子邂逅飞双桨。

满溪烟雨芦花春,渔人一曲声无尘。

夜明潭上人初静,神明欲腥奸与佞。

宝气深盘盘不得,直上群阴俱失色。

此时与子同行藏,倚楼人往空斜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程颢的一首酬答诗,表达了他对朋友程忠彦的深厚友谊和对他的才华的赞赏。全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之美、人物之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首两句“与子邂逅春闱中,子未及壮文何雄。”写诗人与程忠彦在春闱相遇的情景。春闱,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年三月举行,故称春闱。诗人与程忠彦在春闱中相遇,两人都正值青年才俊,才华横溢。这里的“邂逅”一词,既表达了两人偶然相遇的惊喜,又暗示了他们的友情已经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愈发深厚。而“子未及壮”则表明,虽然程忠彦尚未完全成熟,但他的才华已经初露锋芒,令人惊叹。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描绘两人的友情。“淡书名姓青云旁,天风吹我襟怀香。”诗人借用“青云”和“香气”两个意象,表达了他对程忠彦才华的认可与赞美。他认为程忠彦就像那飘逸的青云,才华横溢,令人陶醉。同时,他也将自己的胸怀比喻成香气,希望程忠彦能够感受到他的真诚和热情。

接下来的句子进一步强调了两位文人的友谊。“巨源耻作寻常流,洪涛忽驾西江秋。”这里,诗人以“巨源”和“洪涛”两个意象,表达了他对程忠彦的期许和鼓励。他认为程忠彦不应该满足于平庸的生活,而是要有如大江之水一般的力量,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同时,他也用“西江秋”来形容程忠彦的性格,暗示他像秋天的江水一样深沉、坚韧。

诗人转向了对程忠彦才华的具体描述。“剽窃袭蹈非子情,伯乐一睨人皆惊。”这里,诗人以“剽窃”、“袭蹈”等词汇,批评了那些不择手段的人,但同时也赞扬了程忠彦诚实守信、脚踏实地的品质。他相信程忠彦的才华足以让人震惊,就像伯乐看到千里马时那样,一眼就能辨识出真正的人才。

诗人再次表达对程忠彦的赞美之情。“乃更退托多楚狂,谓我有感潭中央。”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楚狂人的后代,认为自己的才华如同潭中的龙一般,潜藏着待机而出的力量。他希望程忠彦能够理解他的心境,与他一同感受这份难得的宁静和自由。

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的愿望。“腰间跃去为龙藏,斗牛下接亭亭光。”这里,诗人将自己比喻成一条腾云驾雾的龙,希望能够飞向更高的地方。他期待程忠彦能与他一同飞跃,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程忠彦的敬仰之情。因为只有像牛斗星这样的星辰才能配得上程忠彦的智慧与才能。

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感慨。“尝言文章气所寓,养气未及柔与刚。”这里,诗人回顾了自己的创作经历,认为文章的精髓在于气质的培养,但目前他还未能达到那种既柔和又有刚强的平衡状态。因此,他感到有些遗憾和不甘。

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文学高峰的决心。“乌能发露与剑比,而不与我非其长。”他认为自己的才华并不逊色于宝剑,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展示出来而已。而他也相信,只要他继续努力,总有一天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结尾两句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红尘丹汉不足较,傥来勿使心常忙。”这里,诗人借用“红尘”和“丹汉”两个意象,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他认为世间纷扰的红尘不足以与他相比,而他也不会让自己的心过于繁忙和焦虑。相反,他会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灵,享受生活的美好。

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祝福。“安得小艇剑溪上,与子邂逅飞双桨。”这里,诗人想象了一个美好的画面:他和程忠彦一起乘坐一艘小艇,在溪边划桨而行。他们可以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也可以畅谈彼此的感悟和心得。这样的时刻将是多么的珍贵和美好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