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身魏晋间,嗣宗南阮英。
长啸写逸兴,偶为台上行。
或带竹林醉,独驾无将迎。
风月乃所友,相投清与明。
微引踵中息,稍从唇齿鸣。
渐渐薄林杪,飘堕令人惊。
忧愤闻而平,贪浊闻而清。
苏门得孙子,答以鸾凤声。
不应乃深应,栖导良自诚。
当悟啸中旨,可传言外情。
台在声不传,万籁徒汝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尉氏五题其四 啸台》之一。全诗共八句,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 脱身魏晋间,嗣宗南阮英:脱身魏晋间,意味着摆脱了当时魏晋时期的纷扰。嗣宗南阮英,指的是继承了南郭先生(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的才华,南郭先生因擅长吹竽而闻名,后来被用作比喻有才能却不被任用的人。
- 长啸写逸兴,偶为台上行:长啸写逸兴,表达了通过长啸来抒发自己的闲适和自由。偶为台上行,可能是指在某个偶然的机会上到高处进行长啸。
- 或带竹林醉,独驾无将迎:或带竹林醉,可能是指在某些时候会带着酒意进入竹林中沉醉,享受那份宁静和自由。独驾无将迎,则可能是在独自驾车时,不受世俗的干扰,悠然地前行。
- 风月乃所友,相投清与明:风月乃所友,风月在这里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色和清新的氛围。相投清与明,表示这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相互吸引,共同营造出一个清新明亮、令人愉悦的环境。
- 微引踵中息,稍从唇齿鸣:微引踵中息,微引可能是指轻轻拉动鞋带上的系带,让鞋子与脚部更好地贴合在一起,以减少摩擦和舒适感。踵中息则可能是指当鞋子与脚部的贴合度达到最佳时,脚部会感到轻松舒适。
- 渐渐薄林杪,飘堕令人惊:渐渐薄林杪,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树叶逐渐变薄,最终掉落到了树林的尽头。飘堕令人惊,则是说这种落叶的景象让人感到惊讶和惊叹。
- 忧愤闻而平,贪浊闻而清:忧愤闻而平,忧愤在这里可能是指内心的忧虑和愤怒。闻而平则意味着这些忧虑和愤怒被消除了,变得平静下来。贪浊闻而清,贪浊在这里可能是指贪婪和污秽。闻而清则意味着这些贪婪和污秽被清除了,变得清澈透明。
- 苏门得孙子,答以鸾凤声:苏门得孙子,苏门可能是指一种文化氛围或学术氛围。孙子在这里可能是指年轻一代或有才华的年轻人。答以鸾凤声,则是指用优美的言辞回应对方。
- 不应乃深应,栖导良自诚:不应乃深应,不应在这里可能是指不应对某些事情做出反应或回应。深应则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做出深刻的回应或回应。栖导良自诚,栖在这里可能是指栖息或停留。导在这里可能是指引导或指导。良自诚则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表现出真诚的态度或情感。
- 当悟啸中旨,可传言外情:当悟啸中旨,当在这个时刻要认识到啸声中所蕴含的含义或主旨。可传言外情,可在此表达出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感或意境。
- 台在声不传,万籁徒汝争:台在声不传,台在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场所。声不传则意味着这个地方或场所的声音无法传播出去。万籁徒汝争,万籁在这里可能是指大自然的声音或其他各种声音。徒汝争则意味着这些声音只是徒劳地相互竞争和争斗。
整首诗通过对啸台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喧嚣世界的超然态度。诗人通过描绘啸台周围的环境、人物和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繁华、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