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璧连环三百里,行人不奈爱山何。
莫辞下马寻云径,前到淮西尘已多。

【注释】

翠璧:形容青山。连环:指山连绵不断。

爱山何:喜爱山的意思。何,疑问词,相当于“哪里”。

莫辞:不要推托。

下马寻云径:走下马来寻找一条通往云端的道路。

淮:古时以淮河为界,以北属吴,以南属楚,故称淮西。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转情入景,尾联点题。全诗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诗中用典贴切自然,既没有堆砌典故的痕迹,也没有生硬地牵合典故;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之情。

这首诗是李白在安史之乱后写的。当时李白流落江淮一带,心情十分郁闷。这首诗就是他流落江淮一带时所作。

首句起得突兀,但并不唐突,因为诗人是在行进中看到的景色,所以显得非常真切和动人。次句“行人”二字,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作者本人身上来,而第三句又突然从“行人”的角度看,由实入虚,把读者引向更广阔的境界中。这两句诗,不但使诗歌结构紧凑、层次清晰,而且使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相映成趣。“翠璧连环三百里”,形象生动地把山连成一片。“行人不奈爱山何”,是说山太美了,连走路的人也忍不住要停下来欣赏呢!这一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赞美之意,又写出了山的美。

第四句“莫辞下马寻云径”,是说不要推辞,快下马去找寻那通往云里的山路吧!这里用了两个比喻:“寻云径”是说沿着山间的小道往上游走;“前到淮西尘已多”是说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往北走,就能到达淮水之北的淮西地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不要推辞,赶快下去找路去吧!这是说不要只顾自己的行程,要想到国家正处在危难之中,应该为国家分忧解难。

尾联是点明题目的诗句。它与首联照应。“前到淮西”,是说经过一番跋涉之后,终于来到了淮水之北。这一部分是写诗人的行踪。“尘已多”,意思是说那里已经有许多战尘飞扬的战士了。“多”字在这里是强调的意思。这个结尾既与开头照应,又给全诗增添了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点,它既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又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