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身事权门,譬如狎雕虎。
喂之得其欲,弭首乃无怒。
苟或咈其心,腾爪必伤汝。
权门爱曲从,破壳出毛羽。
一语不相酬,随手覆尘土。
祸福非不明,焦烂犹奔赴。
耸动会稽山,山前有直路。
铸金不作钩,断木宁为矩。
终岁守衡茅,藜藿甘辛苦。
托身事权门,譬如狎雕虎。
喂之得其欲,弭首乃无怒。
苟或咈其心,腾爪必伤汝。
权门爱曲从,破壳出毛羽。
一语不相酬,随手覆尘土。
祸福非不明,焦烂犹奔赴。
耸动会稽山,山前有直路。
铸金不作钩,断木宁为矩。
终岁守衡茅,藜藿甘辛苦。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鸱鸮”喻指奸佞小人,用“鸱鸮”的比喻来说明他们虽然得到君主的宠幸和重用,但却常常因不合意而受到打击和迫害。全诗以“鸱鸮”自比,抒发了作者在政治斗争中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诗人以“托身事权门,譬如狎雕虎”开头,表达了自己对权贵的依附和依赖。这里的“雕虎”,象征着权贵的威风,而“狎雕虎”,则暗示了自己与权贵之间的亲近关系,如同狎玩雕虎般自在。然而,这种依附并非出于真正的忠诚,而是出于现实的需要。
诗人以“喂之得其欲,弭首乃无怒”来揭示权贵的虚伪本质。这里的“喂之”,意味着权贵给予自己的待遇和利益,而“弭首乃无怒”则暗示了自己对权贵的顺从和谄媚,使得权贵不再发怒。然而,这种顺从并非出自内心的真诚,而是出于权贵的威慑和控制。
诗人以“苟或咈其心,腾爪必伤汝”来揭示权贵的残忍和无情。这里的“咈其心”,意味着权贵违背自己的心意,而“腾爪必伤汝”则暗示了自己一旦反抗或不满,就会遭到权贵的伤害。这种残酷的现实让诗人深感痛苦和无奈。
诗人以“权门爱曲从,破壳出毛羽”来揭示权贵的虚伪和自私。这里的“破壳出毛羽”,象征着权贵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手段,即利用他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种手段不仅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让那些被利用的人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诗人以“一语不相酬,随手覆尘土”来揭示权贵的无情和冷漠。这里的“不酬”指的是不被理解或得不到回应,而“随手覆尘土”则暗示了权贵对待他人的无情态度,即一旦不被重视或利用价值就立刻将其抛弃或遗忘。
紧接着,诗人以“祸福非不明,焦烂犹奔赴”来揭示权贵的虚伪和自私。这里的“祸福非不明”指的是权贵对善恶的分辨并不明确,即他们并不区分是非善恶,只注重自己的利益。而“焦烂犹奔赴”则暗示了人们即使面临灾难或困境也不得不去迎合权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诗人以“耸动会稽山,山前有直路”来揭示权贵的虚伪和自私。这里的“耸动”指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影响他人的思想或行为,而“直路”则暗示了权贵所追求的道路是直达成功和名利的道路。这种道路不仅充满了诱惑和陷阱,也让普通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诗人以“铸金不作钩,断木宁为矩”来揭示权贵的追求和欲望。这里的“作钩”、“为矩”分别指的是制作钩子、使用矩尺等工具,而“铸金”、“断木”则暗示了权贵追求的是权力、地位和财富等物质利益。这些利益并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而是满足虚荣和欲望的工具而已。
诗人以“终岁守衡茅,藜藿甘辛苦”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辛酸。这里的“守衡茅”指的是过着隐居生活,而“藜藿”则是一种植物,代表着贫苦的生活。诗人以此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权贵面前忍辱负重的处境和心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清贫生活的无奈和辛酸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