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坛将祷肃熊貔,一缕忱恂六出奇。
云欲商量惊先路,雨方收卷避催诗。
冰花肯敩梅妆额,风絮嫌随柳献眉。
盐虎玉龙庄语在,愿光远业瑞昌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然后仔细分析每句诗中的关键字词并理解其含义,最后再对诗句进行赏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综合题,考生需要对整首诗的理解和翻译。
本题中第一句“斋坛将祷肃熊貔”,斋是斋戒,指祭祀前的一种准备工作。祷:祷告,祭神。肃:严肃恭敬,这里形容斋戒时的庄重。熊貔:熊貔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凶猛之兽。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祭坛上祈祷的时候,神情庄重严肃,就像熊、貔这样的凶兽一样。这里的“熊”和“貔”都指的是凶猛的动物,“斋”在这里是指斋戒,也就是祭祀前的准备工作。“熊貔”则是古人对这两种动物的称呼。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进行祭祀活动时,神情庄重严肃,仿佛是在和神灵对话。
第二句“一缕忱恂六出奇”,忱恂:真诚、诚恳。六出奇:这里指六件奇特的事情。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虔诚地准备着,希望有六件奇特的事情发生。这里的“忱恂”是真诚、诚恳的意思,“六出奇”则是指六件奇特的事情。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对于即将进行的祭祀活动充满了期待和虔诚的心情。
第三句“云欲商量惊先路”,“欲”表示将要,“商量”指的是商量对策。惊:使……吃惊。先路:前面的道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云彩似乎在商量对策,试图让前面的道路变得惊奇。这里的“商量”指的是商量对策,“惊”则是指使……吃惊,“先路”则是指在前面的道路。这句话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仿佛在商量对策,试图让前面的道路变得惊奇的景象。
第四句“雨方收卷避催诗”,“方”表示正在,“收卷”指的是收起书籍,准备回家。催诗:“催”是催促的意思,“诗”指的是诗作或诗词歌赋之类的文学作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雨快要结束时,诗人正准备收拾书籍回家,却被催促着要写诗。这里的“收卷”指的是收起书籍,而“催诗”则是指催促着写诗。这句话描绘了当雨快要结束时,诗人正准备收拾书籍回家,却被催促着要写诗的情景。
第五句“冰花肯学梅妆额”,“冰花”指的是雪花。妆额:修饰额头。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雪花愿意像梅花那样修饰额头。这里的“冰花”指的是雪花,“妆额”则是修饰额头的意思。这一句话描绘了雪花愿意像梅花那样修饰额头的景象。
第六句“风絮嫌随柳献眉”,“风絮”指的是柳絮,随风飘散的柳絮。献眉:指赠送美眉,即美女的代名词。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风絮也喜欢随风飘散,就像美女一样赠送美眉。这里的“风絮”指的是随风飘散的柳絮,而“献眉”则是指赠送美眉的意思。这一句话描绘了柳絮随风飘散的景象。
第七句“盐虎玉龙庄语在”,盐虎:盐场里的老虎,比喻威武之人;玉龙:玉带,这里指高贵的身份地位。庄语:指庄重的话语。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高贵的身份地位和威武的人都在说话。这里的“盐虎”指的是盐场里的老虎,象征着威武之人;“玉龙”则是指高贵的身份地位。这两句话描绘了高贵的身份地位和威武之人都在说话的场景。
第八句“愿光远业瑞昌时”,光:荣耀。远业:长远的事业。瑞昌:吉祥如意。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希望能够荣耀长久、事业吉祥如意。这里的“愿光远业”指的是希望荣耀长久,“瑞昌”则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这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未来的祝愿。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诗。全诗八句,每句七个字,共五百六十个字。从字面看,全诗没有直接描写雪景的句子,但通过“斋”、“熊貔”、“云”、“雪”等词语的巧妙运用,巧妙地烘托出一幅雪景图。
首联写祭祀前的虔诚态度和庄严气氛。“熊貔”是凶猛的动物,古人认为可以驱邪保平安。作者用“虔”与“熊貔”相对应,写出祭祀时的虔诚心情,同时也暗示了祭祀的对象是神灵而不是凶猛之物。
颔联写祭祀时的神秘气氛。“云欲商量”四字形象地描绘出天空中的云彩仿佛在商量对策,试图让前面的道路变得惊奇的奇特景象。这两句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观察,更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敬畏之情。
颈联写祭祀时的忙碌状态。“催诗”“收卷”都是古人祭祀时的礼节。作者用“收卷”来表现自己的专注和从容;而“催诗”则暗示了祭祀结束后的忙碌状态。这两句通过对祭祀前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的虔诚和忙碌精神。
尾联赞美雪花的美好品质。“冰花”是雪花的一种形态,而“雪”则是整个诗歌的主题。作者用“肯学”来形容雪花愿意像梅花那样修饰额头的美好景象,同时借“风絮”和“献眉”两个意象表达了雪花的轻盈飘逸之美。这两句不仅赞美了雪花的美好品质,更赋予了它以生命和情感。
整首咏雪诗通过对祭祀过程的详细描写,以及对于雪花的各种美好品质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