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东归喜,岂复念西悲。
心安体当佳,抱病如何其。
欲成蹇士赋,应作半人诗。
丘园窥不得,溘死恐无时。
谁令北山梦,强健变衰迟。
陟巘石岌岌,班荆草离离。
季也遮我留,更与道人期。
梦中差独乐,不类觉时为。
昼夕代乘除,劳逸更共之。
我岂不有瘳,阴若相扶持。
福虽未盈眦,自怪盛如茨。
从今爱吾生,糜粥养蕃滋。

梦与舍弟登灵泉步趋如无疾既觉感而赋诗用王介甫韵

老夫东归喜,岂复念西悲。

心安体当佳,抱病如何其。

欲成蹇士赋,应作半人诗。

丘园窥不得,溘死恐无时。

谁令北山梦,强健变衰迟。

陟巘石岌岌,班荆草离离。

季也遮我留,更与道人期。

梦中差独乐,不类觉时为。

昼夕代乘除,劳逸更共之。

我岂不有瘳,阴若相扶持。

福虽未盈眦,自怪盛如茨。

从今爱吾生,糜粥养蕃滋。

【注释】

梦:做诗。灵泉:即灵岩寺的泉水,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步趋:步行。王介甫(1027-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变法的支持者。此诗是作者在灵岩寺中梦见兄弟登山,醒来后有感而作。

“老夫”二句:诗人感叹自己东归高兴,哪里还想到西边的悲哀。

“心安”二句:说明身体舒适是最大的快乐;而生病则令人痛苦。

“欲成”二句:说想写出蹇(qiǎn)士赋,应该写成一半人诗。蹇士指《左传·僖公四年》中蹇叔预言秦穆公不会善终。蹇,跛足,比喻才能平庸。

“丘园”二句:说在丘园里看不到,忽然去世了恐怕没有时间了。丘园,指家乡的园林。

“谁令”二句:说是谁叫北山变成梦境,使健康的人变得衰老。

“陟巘”二句:登上高峻的山峰石头陡峭,坐在大树下铺着竹席地坐着。

“季也”二句:说季弟挡住了我挽留我住下,还要和一位僧人一起度过时光。季,排行第二的弟弟。

“梦中”二句:说梦中很快乐,不像醒的时候那样难过。

“昼夕”二句:说明日夜代行公事,辛苦和安逸互相抵消了。昼夜,白天黑夜。代,代替。

“我岂不”四句:说我难道不是有好转的迹象吗?但阴气好像支持着我。意思是说虽然有好转,但还是不能像以前那样健壮。阴,暗,指病气。相扶,相互支持、扶助。这句说自己虽然有好转的迹象,但还不能像以前那样健壮,仍需要别人来支持和扶助。

“福”四句:说福气虽不大,但已经感到自己很幸运了。自怪,自以为奇怪。茨,同“蚩”,小土块。这句说自己虽然感到自己很幸运,但还嫌不够大。

“从今”二句:说今后要热爱自己的生命,吃稀粥养生,使身体更加健康茁壮。从今,从此。糜,通“糜米”,粗粮。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他一生坎坷,晚年被罢免宰相,退居江宁钟山之后,过着闲散生活,经常以山水自娱。这首诗就是他在灵岩寺中所作,追怀兄弟情谊,缅怀故人,抒发人生感慨的。

首联两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老夫东归喜,岂复念西悲?”诗人一上来就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这种情感是真挚而深沉的。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心安体当佳,抱病如何其?”诗人由喜悦转而写自己身体上的不适。这一句既是对上句的回答,也是对全诗的铺垫。诗人因怀念弟弟而感到欣慰,但同时又因为疾病缠身而倍感痛苦。这种矛盾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感受。

颔联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身体状况:“欲成蹇士赋,应作半人诗。”“蹇士赋”指的是古代一种描写跛脚人的诗歌。“半人诗”则是指那种只有半个身子的人写的诗。这里诗人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通过对这两种不同情况的描述,突出了自己因病而无法行动的状态。这种状态使得诗人的创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颈联两句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丘园窥不得,溘死恐无时。”“丘园”指的是家乡园林,象征着诗人的故乡和美好记忆。“溘死”则是突然死亡的意思。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担忧以及对死亡的恐惧。

尾联两句则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谁令北山梦,强健变衰迟。”“北山梦”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意义,暗示着诗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强健变衰迟”则是对自身现状的一种感慨和反思。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弟弟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未来的期待。

这首五言律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字字珠玑,句句精彩。诗人通过对自己和弟弟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展现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命运的无常,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