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寒松老,因来采茯苓。
水禽鸣杞涧,野鹿卧棕亭。
瀑近云根湿,仙遗石井灵。
守庐青道者,不厌客频经。
【注释】
西际:即西极。极,高远、尽处。
茯苓(fúlín):一种生长在松树底下或腐烂木头上的真菌类植物。
水禽:水鸟的总称。
杞涧:指长着枸杞子的山涧,因枸杞子可入药,故名。
棕亭:即棕树下的亭子。
瀑近云根湿:瀑布靠近云根的地方湿润。
仙遗(yí)石井灵:神仙留下的石井神奇。
青道者:指隐居山林的人。
【译文】
一条小路通向寒松林,我特地前来采茯苓。
山涧里的水鸟鸣声叫,棕树下的野鹿卧成行。
瀑布靠近云根湿润了,神仙留下的石井很灵光。
守庐的隐士青衫披,不厌客频经此地来。
【赏析】
诗中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幽静秀丽的山水画面。全诗意境清丽,语言流畅,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诗。
首句“一径寒松老”,诗人开篇点题,直述其游历的目的。这里“一径”表明道路的曲折,“寒松老”则形象地描绘出松林中那一片萧瑟的景象。
颔联“水禽鸣杞涧,野鹿卧棕亭”,继续展开对景色的描绘。“杞涧”指的是有枸杞子的山涧,而“棕亭”则是指生长在棕榈树下的亭子。这两句诗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心境的宁静与超脱。
颈联“瀑近云根湿,仙遗石井灵”,则是诗人对眼前景色的进一步描绘。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瀑布和石井的美景,更赋予了它们以神秘色彩。诗人用“云根”、“仙遗”等词汇来描绘石井,使得整首诗都弥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尾联“守庐青道者,不厌客频经”。这是诗人对隐居者的赞美,也是他对自身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诗人虽然身处喧嚣之中,但心中却有着一份宁静与超然,他乐于接待来访的客人,也乐于让客人频繁地经过他的住处。这种心态正是他追求的生活理想——远离尘嚣,与世无争。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自然之中,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宁静。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隐居者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想追求——远离纷扰,享受那份宁静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