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
全胜轺车驾边地。
爱官尘不到,书眼争明,称寿处,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闲,天亦徘徊就归计。
想叠嶂双溪,千骑弓刀,浑不似、白石山中胜趣。
怕竹屋梅窗欲成时,又飞诏东山,谢公催起。
【注释】
- 扁舟:小舟,小船。
- 家山意:家乡的风光、情趣。
- 全胜:完全胜过。
- 轺车驾边地:指朝廷派遣使臣到边疆慰问。
- 书眼争明:眼睛因兴奋而发亮。
- 丘壑志:山林隐逸之志。
- 求闲:追求隐居生活。
- 天亦徘徊:天也在徘徊,即犹豫不决。
- 归计:归乡之计。
- 白石山中:指白石洞,在江西铅山县北,相传晋陶渊明曾居此。
- 千骑弓刀:形容气势雄壮。
- 白石山中胜趣:指山中的美景。
- 东山谢公催起:指东晋谢安被征入朝,他推说身体不适,不肯起程。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对友人的祝贺之作。词人用典多处,借古喻今,表达了自己希望友人退隐的思想感情。
上片写友人的隐逸情怀。开篇两句写自己乘小舟游历浙江,就产生了隐居山林的愿望。“全胜”三句,写自己渴望像谢安一样,摆脱尘世纷扰,远离官场,享受清闲自在的生活。接着两句,写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心中却向往着山林之中那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趣。“平生”两句,写自己有隐居山林、追求闲适生活的心愿,但天意似乎并不如此安排,于是只好暂且忍耐,等待时机的到来。结尾两句,写自己担心隐居时竹屋梅窗尚未建成,皇帝又下诏征召东山(在今江苏镇江)谢安,催促他起程入朝。
下片继续写作者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想叠嶂双溪”三句,写自己想象那山峦重叠,溪水纵横的山水之美,以及那些威武的战士、精良的兵器,与白石山中的胜景相比,都显得逊色多了。这里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怕竹屋梅窗”两句,写自己担心隐居时竹屋未成,梅窗未开,皇帝又来催召谢安,这会打扰了友人的隐居生活。“又飞诏东山”一句,是对友人的祝愿,希望他能够婉言谢绝皇帝的征召。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友人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和对其退隐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倾向,即人们崇尚隐逸,追求精神自由。